職業技能等級考評——
“新八級工”制度拓展職業空間
用兩牙螺紋承受住500噸的拉力,向全地形起重機的“全球第一吊”新紀錄發起沖擊——這是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特級技師孟維正在帶領團隊攻堅的項目。
去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將原有的五級技能等級上下延伸為八級,形成從學徒工、初級工到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序列,孟維就是江蘇首批特級技師之一。
作為從一線成長起來的技術骨干,41歲的孟維早在10多年前就獲得高級技師技能等級證書。站在當時技能等級體系的“頂峰”,他仍然思索:“以后職業道路該怎么向上走?”
曾經,“職業天花板”不夠高,限制了不少一線工人的成長。
在南京鋼鐵集團,52歲的軋鋼工孫秀華也有這種感受。2010年他成為高級技師,是廠里技術最好的工人之一,但晉升通道有限,除非轉管理崗位,不然職業發展已經“見頂”。
隨著“新八級工”制度在江蘇試點,孟維、孫秀華這樣的高技能人才有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孟維回憶,去年他收到公司通知,鼓勵高級技師等級證書取得滿5年、在一線崗位上有突出業績的工人積極申報特級技師。“我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當時,他主導設計制造的行業內首條零部件智能產線已經投產,將生產效率提升了3倍。
“特級技師”怎樣評?根據《意見》,由人社部門指導用人單位制定實施方案,用人單位組織評審、公示核準、任職聘用。
“考評以材料評審、現場考察、現場匯報和答辯等綜合評審方式進行。”徐工集團現場評審專家王曉飛告訴記者,第一批申報的員工共有39名,專家組按照綜合評審打分排序上報江蘇省人社廳,經復核認定,孟維等3名員工獲得首批特級技師等級證書。
“評價體系注重產業實際,向重要技能崗位傾斜。”南京鋼鐵培訓中心主任仲崇波告訴記者,為確保客觀公正,除了本單位的專家隊伍,集團還請來第三方單位共同考核。
評上特級技師后,相關技能人才待遇明顯提升。
“我現在的收入僅次于分廠主要負責人,這不僅是物質獎勵,更是精神激勵。”孟維說。而在南京鋼鐵集團,職工取得中高級以上技能等級證書,每升一級一次性獎勵2000元,獲得特級技師獎勵8000元,薪資級別也相應提檔。
在南京中電熊貓集團,高技能人才成為特級技師后,可享受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待遇,取得首席技師等級后,待遇還會提升。中電熊貓技能等級認定中心負責人沈健介紹,集團將技能等級考核和晉升通道、薪酬待遇掛鉤,實現技高者多得。
新的機遇面向高技能人才敞開。
中電熊貓下屬南京三樂集團有限公司電子器件研究所特級技師姚建波介紹,今年公司新成立了解決前沿技術和共性問題的“技術中心”,他作為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有了更多參與重點科研項目攻關的機會。
“師傅評上特級,我也更有奔頭了!”跟著孟維一起鉆研兩牙螺紋的00后技工李英杰說,“更高的成長階梯等著我去攀登,只要努力,我也可以站上技能高峰。”在榜樣帶動下,更多年輕技工比學趕超,干勁十足。
“‘新八級工’制度不只是增加了幾個職業技能等級,而是向下夯實技術基礎,向上培育拔尖工匠,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人才支撐。”江蘇省人社廳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鑒定考核科科長朱政介紹,未來將繼續完善技能人才評價使用激勵機制,助力高技能人才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姚雪青)
技能人才培養——
“產教融合”促進技能成才
雖然今年剛畢業,但侯佳已經是福士汽車零部件濟南有限公司的“老員工”了。這還要從3年前說起。那時,剛就讀山東省濟南職業學院中德技術學院的侯佳,經過企業校園招聘雙選會的面試,成為福士汽車的一名學徒。簽約后,企業為學生量身打造個性化培養方案,發放生活補貼,實現“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職”。
為培養新時代技能人才,近年來,濟南市教育、發展改革等部門聯合建立產教融合工作推進機制,著力促進職業教育專業與產業契合、教學與生產融合、學歷證書與技能證書融通。
對于侯佳來說,“產教融合”的學習生活有什么不一樣?
“大一在學校學理論,大二大三在企業、學校交替學習,理論與實踐反復切換,理解更深刻。”侯佳說,在企業有主管手把手教,把他們當成員工傳幫帶。
重構了教學流程,侯佳有了更多上手實踐的機會,他在公司認真學技術,改良設計了一款放水閥并投入使用。和侯佳一樣,他的許多同學也可以在各崗位輪崗,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必然要求,通過我們的培養讓學生畢業時有競爭力,雙崗成才。”濟南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蘇旭勇介紹,學校將校企合作貫穿培養全程,突出企業育人主體地位,校企合作共同體有名有實。
企業都能發揮哪些作用?蘇旭勇介紹,企業與學校共同開發進階教材,以企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的職業能力作為主要內容,“崗課賽證”在教材中一體融通。
考核評價以企業為主,濟南職業學院與行業企業合作組建了考試委員會,技能考試基于企業真實任務,檢驗培養質量。
今年招聘季,侯佳并不緊張。畢業一周,他就在福士汽車上了崗,成為一名新入職的“老員工”,實訓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濟南職業學院工程訓練中心,一條智能生產線占據一席之地,這是企業與學校共同投資建設的真實生產線,配有最先進的數字孿生技術。“學生在這里實訓,可以解決大部分在工廠會遇到的實際問題,進入智能工廠能夠無縫對接。”蘇旭勇說。
雖值暑假,工程訓練中心里卻很熱鬧,準備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學生們正在緊張備賽。3名“飛機發動機拆裝調試與維修”賽項的隊員按照圖紙,將飛機板材按照適合尺寸折彎、裁剪、焊接。
“參加職業技能大賽的環境和強度非常鍛煉能力,是培育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平臺。”負責指導的培訓老師邊洪寧說,學生們暑假也不休息,全泡在實訓室里,具有這種頑強拼搏精神和競爭意識的學生更受企業青睞。
目前,濟南已成立校企共建產業學院51個,共建規模以上實訓基地1161個。眼下,濟南職業學院45個專業與山東省“十強”產業集群已實現良好匹配。例如,緊密對接濟南新能源汽車發展需求,濟南職業學院前年就開設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今年上半年,濟南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8%,汽車用發動機增長49.6%,對技能崗位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濟南市教育局總督學林鐘介紹,職業院校要與企業發揮各自優勢,互補互促、共建共享,組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在專業布局優化、急需人才培養、短板技術攻關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加速形成與產業結構相匹配的職業教育布局。(記者?王沛)
企業學徒成長——
“企業新型學徒制”提升技工素質
“我們每年生產約50臺吹膜設備,產量位居全球前列。”走進廣東省汕頭市金明精機公司的“數智化”車間,一臺臺四五層樓高的“鋼鐵巨人”引人注目,這便是用于包裝等行業的大型吹膜設備。
工位上,技術工人謝凱鵬正在全神貫注安裝零件。這里的每臺設備有4500多個零部件,最重的模頭有25噸,最小的直徑不到5毫米。為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精密核心零件之間的接合誤差必須控制在0.003毫米以內,裝配過程容不得半點失誤。在企業“技能大師工作室”里,謝凱鵬的師傅林潔波通過“數字化智能管理平臺”關注著他的安裝動作,遇到技術難點,林潔波即可在線指點,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林潔波是我們的電工特級技師,是公司‘數智化’轉型的技術骨干。”金明精機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楊英杰介紹,15年前,林潔波專科畢業,在多個技術崗位鍛煉成長,去年被評聘為電工特級技師。今年5月,他順利申報“汕頭市技能大師工作室”。謝凱鵬是公司的老技工,與林潔波是師徒也是搭檔,公司設備在交付用戶時,往往由林潔波提供指導,謝凱鵬完成安裝。
30多年來,金明精機公司經歷了從全手工到半自動化、“數智化”生產的演進。“面對‘數智化’轉型,誰先聚集高技能人才,就能占據更多發展優勢。”楊英杰說。
為填補技能人才缺口,金明精機公司與汕頭市人社部門、技師學院等單位對接,以企業人才需求為目標,共同敲定培訓方案,實行“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模式。據介紹,企業會選拔優秀技能人才擔任企業導師,技工院校也會為學徒指派專業教師,雙方合力搭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培訓平臺,共同開展教學培訓。經過報名篩選,金明精機共有37名員工參加了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
“公司和汕頭技師學院為我制定了培養計劃,既有理論學習,也有崗位實操,指導老師會從最基本的原理教起。”謝凱鵬說,他跟隨師傅林潔波邊工作邊學習,遇到問題隨時提問、上手解決,過去覺得霧里看花的“數智化”知識,在導師言傳身教中不斷掌握。
“通過學習實操,首批37名學員已經能勝任現場大部分技術工作。”楊英杰介紹,隨著謝凱鵬的成長,設備交付用戶時,林潔波只需遠程指導,能將更多精力投入研發創新。
近年來,廣東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進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培養,使之適應產業發展需要,成為一項新課題。
今年8月,廣東省人社廳、財政廳聯合印發《廣東省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管理辦法》,明確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按照每人每年5000—8500元標準予以補貼。同時,為精準匹配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廣東省人社廳還開展了“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對接活動,推行“崗位+培養”學徒就業新形式,構建以產業崗位標準為引領、以院校人才培養為基礎、以技能人才評價為紐帶的“產教評”技能生態。第一批“崗位+培養”學徒計劃將提供10.3萬個學徒崗位,促進技能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
廣東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廣東將大力推動包括“企業新型學徒制”在內的各類探索,創新產業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通技能人才培養“最后一公里”。
后一篇: 讓技能報國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