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技藝精湛的“正安吉他工匠”,深山縣城貴州省正安縣成為吉他“世界工廠”;靠著“資溪面包師”的手藝,不產小麥、沒有面粉廠的江西省資溪縣成了“中國面包之鄉”;借助“粵菜師傅”工程的開展,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玉水村從“煤礦村”變身“廚師村”,迎來山鄉巨變……
近些年來,一個個濃縮著特色技藝的勞務品牌,成為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有力支撐。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一項針對101家勞務品牌的調查顯示,這101家勞務品牌帶來的年產值為7936億元,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的勞務品牌有13家。
勞務品牌建設是如何為產業發展賦能的?能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哪些經驗啟示?記者進行了調查。
工人變能人,規模化供給夯實產業底座
靠著“潛江龍蝦工”嫻熟的分揀技藝,小龍蝦實現品種細分,得以跨過從非標品到標品的坎兒,進行數字化經營;制作一把吉他的200多道工序,七成靠手工,技藝高超的“正安吉他工匠”成為托舉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勞務品牌的地域特色、行業特色、技藝特色越顯著,推動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支撐力越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李波指出。如今,勞務品牌的技能優勢正轉化為產業振興新動能。
技能是勞務品牌靚麗的“招牌”。緊貼產業發展需要,許多地方通過免費、補貼、獎勵等各種支持手段,以訂單培訓、定向培訓等方式,有組織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讓工人變能人。
“過去重在引導農民工外出務工,現在更注重培訓技能。”湖北省潛江市勞動就業管理局副局長熊宣華說。伴隨產業轉移和人才回歸,“裁縫之鄉”潛江的紡織服裝產業漸成氣候。為讓“潛江裁縫”勞務品牌與產業銜接,該市設立22所培訓機構和實訓基地,實訓均在本地服裝企業進行,免費提供培訓,數以萬計的農民從學徒工轉變為技能熟手。
2016年,湖北比帆制衣有限公司從廣東省惠州市搬回潛江。此前,每年春節過后,公司要包車帶著幾百位“潛江裁縫”長途跋涉到惠州上班。如今,公司近九成員工是家門口的“潛江裁縫”,公司就地取“才”,步入發展快車道。截至目前,“潛江裁縫”共有近18萬人,在潛江市內的有5萬余人,潛江紡織服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66家,實現了從小作坊到大產業的躍升。
“通過打造勞務品牌,加強技能培訓,實現規模化的人才供給,從而推動產業升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室主任、副研究員陳云指出。
千工易找,一技難求。勞務品牌技能培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技工荒”,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撐。陜西省紫陽縣高峰時期一年免費培訓了7000多名“紫陽修腳師”,為當地龍頭企業提供修腳師上萬余人次。重慶“大足雕客”改變家傳式或學徒制的傳統培養方式,統一招募、組織培育,與近300家公司建立用人合作關系,目前從業人員超11萬人,年創收200億元。
“接二連三”,撬動產業融合發展
“可以說,一只小龍蝦被我們‘吃干榨盡’了。”湖北潛網生態小龍蝦產業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蝦谷360”負責人李紅衛笑著介紹。圍繞一只小龍蝦,百萬人口的潛江,每5人中就有1人從事相關產業。昔日舌尖上的美味,升級為“接二連三”、覆蓋一二三產業的支柱產業。
一到小龍蝦交易旺季,蝦稻共作農田里,“蝦哥蝦嫂”火熱開捕。進入交易市場,分揀工與時間賽跑,雙手上下翻飛,青蝦、紅蝦、炮頭,眨眼間就被拋進相應的貨筐中,分揀、打包、發貨、物流運輸,一氣呵成。在銷售端,活躍著龍蝦經濟人、用戶體驗官、美食達人、網紅主播,小龍蝦動漫設計、電影拍攝也正在興起。
“潛江龍蝦工”勞務品牌內容不斷拓展,新農人、返鄉創業人才、大學生等“新鮮血液”持續融入,催生了電商銷售、網紅經濟等新業態的聚集,小龍蝦產業鏈不斷延長,2021年產業總產值達600億元。
“勞務品牌建設提升了產業鏈的完整度。”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指出,目前,一些勞務品牌通過帶動優勢資源聚集和高效配置,引領相關產業、產品、服務提質升級,輻射帶動區域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勞務品牌成為許多地方撬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支點,直接帶動鄉村種植養殖、生態旅游、文創產品制作等產業蓬勃發展。
依托“雞澤椒匠”隊伍,河北省雞澤縣建設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130余家企業落戶,辣椒深加工產品有200多個品種。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以來,產業鏈向前延伸到農田菜地,向后,涌現出一批粵菜美食旅游精品線路、粵菜師傅名村,帶火了鄉村旅游。
“各地意識到發展勞務品牌的價值,正逐步以人力資本為核心融入產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形成以人力資源優勢為區域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新模式。”陳云說。經歷了早期靠“傳幫帶”走南闖北、自發抱團發展,現如今一些勞務品牌迎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合力推動,不斷集聚發展要素,與本地產業同頻共振。
貴州省正安縣曾是深度貧困縣,如今,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吉他生產基地,每天1.5萬余把吉他從這里出發銷往全球。借助近5萬名在外從事吉他產業人員的資源,正安縣投資打造“正安吉他文化產業園”筑巢引鳳,設立吉他產業專項發展資金,推行“保姆式”服務,舉辦吉他音樂節、發展吉他主題旅游,讓一把吉他在深山縣城彈出產業振興“合奏曲”。
提檔升級,與產業發展“比翼齊飛”
從過去單純的勞務輸出,到如今逐漸帶旺一方產業,勞務品牌發展迎來嶄新階段。“經濟社會轉向高質量發展,發展勞務品牌對促進產業升級的作用更加突出。”陳云認為。
如何繼續擦亮勞務品牌,使其與產業發展“比翼齊飛”?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更新技術技能是提升勞務品牌含金量的必經之路。業內人士指出,當下,中高級技能人才尤為缺乏,這也為勞務品牌整體的轉型升級明確了方向。
“還是缺人才,要加緊培育。”熊宣華坦言,接下來要著重培養具有原創設計能力的“潛江裁縫”,助力企業從代工生產向打造自主品牌升級。潛江擬用5至10年時間,培養10萬名高素質“潛江裁縫”,培育100家規上企業,打造千億產業規模。
升級存量,也要擴大增量。新職業、新業態澎湃發展新動能,急需緊缺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存在較大發展空間,給勞務品牌培育提供了機遇。
“蘄春艾灸師”以前屬于比較小眾的勞務品牌群體。隨著近些年大眾健康理念的變化,湖北省蘄春縣將蘄艾產業與“蘄春艾灸師”勞務品牌協同發展,賣產品與提供服務并舉,產業爆發式增長,2021年產值達到80億元。
目前,勞務品牌呈現從單純提供勞務向技能、產品、文化等多要素融合發展的趨勢,亟待加強各方力量的協同。然而,一些勞務品牌建設中,還面臨政策系統性不足、尚未形成合力等問題,這考驗政府“搭臺”的能力。
受訪人士期待,各地能夠乘勢而上,建立制度化的協同機制、機構和平臺,形成促進勞務品牌發展的合力,加強各種要素的開發和融合,讓更多勞務品牌從昔日就業“金名片”,升級為產業振興“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