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間,每年超百萬人次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參與知識更新活動,繼續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十年間,新疆、西藏一大批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走出去汲取養分,學成返鄉、建功立業,滋養邊疆大地;
十年間,分批建設200家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合理布局、形成體系,培養人才的平臺作用日益凸顯;
……
十年蹄疾步穩,我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治國理政大局的關鍵位置,全面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創新思路、深化改革,大力推進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加強制度建設,抓實重點工程,完善服務體系,加快人才自主培養,持續提升專業技術人員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通過全面加強繼續教育,深入實施知識更新工程,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提能攻堅、創新創造,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地區行業發展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動人篇章。
建章立制
分類分層繼續教育體系日趨完善
伴隨改革開放的春潮,我國繼續教育工作穩健起步。
工作初期,科技人員即納入繼續教育范疇。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此后40年,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每個高光時刻,都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關注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報告均強調要辦好繼續教育,國家“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明確作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部署安排,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將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中,繼續教育已然成為專業技術人員提升能力素質的必由之路。
2015年,人社部出臺《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這是第一部以部令形式頒布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方面的部門規章,對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基本制度、管理體制等作出明確要求。至此,運行20載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完成它的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上下聯動,密織制度網。
各地緊鑼密鼓,精準出擊,切實將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抓緊抓實。目前,大部分省(區、市)實現了繼續教育地方立法,其他地方出臺了繼續教育政策規章。許多省份還結合實際工作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繼續教育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規定。
部門協同,施策重精準。
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聚焦重點難點,摸準實際需求,制定繼續教育規定或貫徹落實《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的配套政策。目前,已出臺會計、檔案、出版、新聞等行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人社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其他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或管理辦法。
落實落細,育才更規范。
作為繼續教育龍頭工程,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建立了完備有力的制度保障體系。在工程實施方案基礎上,人社部還先后出臺了高級研修項目、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培訓項目和崗位培訓項目、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等管理(實施)辦法,會同財政部印發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補助經費管理辦法,從制度層面規范了工程項目的運行管理。工程重點領域牽頭部門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完善政策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民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專門出臺了本領域知識更新工程實施方案。
人才工作,基礎在培養,難點也在培養。在這場繼續教育大合唱中,地方、部門、行業等多方發力、配合補充,打破了各自為政、自我循環模式,構筑起培訓賦能的“四梁八柱”,推動分類分層繼續教育體系日趨完善,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打造品牌
聚焦重點領域培育千萬緊缺人才
國際冰雪產業及旅游業發展、冬季雪場運營與管理、冰雪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2021年11月底,吉林長春,“國際冰雪旅游產業”高級研修班火熱開班,高度聚焦的研修主題、貼合實際的課程設計,讓67名研修人員直呼“解渴”。他們是來自全國旅游行業及相關企業、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5天時間里,通過主題講座、專題研討、企業考察等方式,深入汲取營養,提升專業能力。
2015年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愿景已成現實。與冰雪運動迅速普及相對的,是冰雪專業人才的不足。人才缺口,正在成為制約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直面產業難題,這個國家級高級研修班由此誕生。
國家級高級研修項目,高水平、小規模、重特色,被公認為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的品牌項目。
工程實施以來,人社部每年從各地各部門申報選題中遴選300期左右具有較強針對性、前瞻性和實效性的選題,列入國家級高級研修項目年度計劃,很多副省級以上領導干部出席開班式并講授第一課。每期研修時間5天左右,學員70人左右,一般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近兩年,研修時間和人數略有調整,但小規模要求一以貫之。根據重點領域的不同特點,豐富辦班模式,與項目建設、科研攻關等結合起來,通過工作實踐引導人才培養,通過人才培養帶動事業發展。
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十年實施總結評估顯示,截至2020年底,上一輪工程收官之際,國家層面累計舉辦高級研修班2764期,培養培訓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18.3萬人次,平均每年帶動開展省級高研班、行業研修班700余期,培訓5萬人次左右,形成縱向聯動、橫向同頻的研修體系。此外,聚焦“高精尖缺”,大規模開展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和崗位培訓活動,累計培訓1246萬人次,行業領域廣,培訓規模大,培訓方式活。
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
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到哪里,地區行業發展需求在哪里,工程就跟進到哪里、服務到哪里。注重加強與疫情防控及鄉村振興等當前國家重點發展任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性國家重大戰略的銜接,致力于提供更加精準、科學、高效的人才供給。
工程啟動伊始,即瞄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12個重點領域和9個現代服務業領域;中期評估后,又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脫貧攻堅等納入實施范圍。2021年,新一輪知識更新工程啟動,重點放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還創新增設了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旨在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
2019年、2020年國家級高級研修項目分別單列50期扶貧開發專項,2020年單列25期疫情防控專項;
農業農村部連續穩定支持50位首席科學家、1424位科學家、1252位綜合試驗站站長,圍繞產業發展開展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和試驗示范;
天津結合全球經濟發展和世界科技前沿熱點問題,邀請兩院院士等,開設10余期人才大講堂,5000余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受益;
……
因需求而生,一個個項目接踵而至;為求知而來,一批批人才滿載而歸。每一個美麗遇見,都在孕育積淀,累累碩果蓬勃而出!
守正創新
加快數字技術人才自主培養
“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首批學員培訓開始報名啦!”今年6月,“重慶人社”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報名信息,邁出數字技術人才自主培養的堅實一步。
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催生了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集成電路等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數字技術領域新職業不斷涌現。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
數字經濟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為加快數字技術人才培養,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1年,新一輪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實施方案和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實施辦法明確,未來10年,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管理等數字技術技能領域,分職業、分方向、分等級實施規范化培訓、社會化評價、項目化管理,每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員8萬人左右,培育壯大高水平數字技術工程師隊伍。
數字技術領域相關國家職業標準是開發新職業培訓教程、開展培訓和評價的基本依據。人社部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頒布國家職業標準,第一批頒布了智能制造、大數據、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3個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第二批頒布了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和數字化管理師7個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
聚力育才,時不我待!
2022年3月,全國首批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評價機構和培訓機構目錄公布,數字技術人才培養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各地人社部門搶抓機遇,積極開展培養培訓工作,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北京將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列入首都專業技術人才“登攀”計劃,作為首都育才工程的重要措施,積極協調市屬及中央在京培訓機構,統籌謀劃全年工作,計劃年培養培訓數字技術技能人員8000人左右。
——天津將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納入卓越工程師戰略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建立“繼續教育+職稱”聯動評價機制,構建數字經濟職稱專業體系,鼓勵數字經濟企業聘請獲得數字技術高級工程師的人才擔任首席數字官。
——山東將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列入全省人社工作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按照“應培盡培、愿培則培、需培就培”原則,計劃每年培訓數字技術人才6000人以上,并將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訓納入繼續教育“學時銀行”,逐步實現培訓與評價使用的貫通。
……
高位推動、多方聚力,數字技術人才培養平穩起步,順利駛入快車道。隨著各地各類數字技術人才培訓活動陸續開班,一批批數字技術人才聚力提能,為數字經濟注入源頭活水,加速助推地區和行業發展。
特殊培養
成就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
邊疆大地,美景無限。但相伴而生的,是人才的匱乏、發展的滯后。引才難留才難、人才培養能力弱,是痛點,更是難點。
開展特培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的特殊關愛。1992年,新疆少數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養工作啟動實施,2021年已啟動實施第六批;2009年,西藏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作啟動實施,2019年已啟動實施第三批。
項目誕生之日起,特培工作就擔當大任——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能力建設為核心,采取選派學員赴有關省(區、市)進行為期1年的特殊培養、組織專家服務團送技到邊疆等方式,培養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為新疆、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多方聯動發力,讓人才走出去。
特培工作開展以來,聚焦衛生、教育等基礎領域以及當地重點支柱產業,開展人才特殊培養。近10年,新疆、西藏累計選派5200余名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外出學習,開眼界長才干。
為確保培養實效,人社部積極協調保障,聯系確定專業對口的培養單位;培養單位根據學員實際情況,量身定制培養方案;選派單位嚴格規范選拔,確保把最合適的人才送出去。求知若渴的人才、充足的陽光雨露,為邊疆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聚合優質資源,將專家請進來。
循著古絲路的印跡,來到帕米爾高原。2018年7月,特培專家服務團來到新疆喀什,與當地100余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展開一場短暫而溫馨的“約會”。專題講座、教學示范、疑難病例會診……專家們面對面傳授技術,并為群眾送去優質醫療服務。
專家服務團是特培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年間,共開展30期赴新疆、10期赴西藏特培專家服務團活動,一批批專家跨越山海,來到祖國邊陲,開展短期咨詢、講學和培訓服務活動,加快了當地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取得了一批創新型科研成果,推動了學術技術交流。
支持作用發揮,帶動一批、影響一片。
新疆、西藏不斷完善支持返崗學員發揮作用的政策機制,支持他們挑大梁、擔重任,鼓勵他們傳幫帶、與培養單位建立長期聯系,成為促進地方發展、增進民族友誼的紐帶。
特培學員們學成返崗后,有的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計劃支持,有的研究項目取得專利,有的成為專業領域骨干和學科帶頭人,有的成為農牧業科技致富的“領頭雁”。新疆特培學員田序偉,返崗后擔任伽師縣人民醫院院長,帶領醫院申報4項自治區推廣項目;西藏特培學員格桑德吉返崗后,開拓了西藏肝臟超聲造影工作先河……
特培學員們在各自領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如同蒲公英的種子,飄落在邊疆廣袤的大地上,用智力之光點亮城市鄉村。
有效保障
繼續教育服務體系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筑牢保障網,方可行穩致遠。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能夠深入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功不可沒。
2020年9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獲批第十批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這也是浙江省獲批的第六個基地。
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是經人社部認定,培養培訓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的服務平臺。自2011年首批設立以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現有施教機構,分期分批確定200家基地,中央財政給予每家基地一次性補助300萬元左右。
為保證建設質量,制定基地管理辦法,從師資隊伍、管理機制、經費保障等五個方面細化申報標準。建立退出機制,加強動態管理。對培訓效果好、發揮作用明顯的基地,實行以獎代補支持。目前,基地覆蓋東、中、西部地區,既有綜合性基地,又有專業性基地。各基地突出急需緊缺導向,以優勢定方向,以特色促發展,在承接國家級高級研修班、開發學習資源等方面發揮了示范作用。
各地各部門以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為龍頭,普遍建立了區域性、行業性基地,繼續教育基地網絡持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國家級基地為龍頭、省市級基地為依托,上下銜接、分類分層、優勢互補的繼續教育基地體系。
2020年夏,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組織修訂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教材”出版發行。該套教材共五本,包括《專業技術人員職業道德讀本》《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建設讀本》《專業技術人員創業能力建設讀本》《專業技術人員權益保護讀本》《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知識讀本》,為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公需科目繼續教育提供了基礎服務。
課程和教材開發是繼續教育培訓的基礎性、先導性工作。編寫高質量教材、開發高質量課程……有力的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為繼續教育打穩了地基。突出政治引領,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擺在最突出位置,注重提升專業技術人員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創新創造創業能力。
踏準時代節奏,為繼續教育插上信息化“翅膀”。
2015年,國家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公共服務平臺投入使用,基本實現信息發布、申報審核、登記統計、證書查詢等功能,成為知識更新工程實施的重要業務平臺。2021年對平臺進行了改版升級。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推進網絡培訓,完善網絡課程,促進繼續教育資源共享,構建了廣覆蓋、開放式的網上繼續教育和在線學習平臺。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
回望來路,繼續教育工作應時而生,順勢而為,為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干事創業的動力。
天南海北,時光流轉,知識的火種,隨風而四散,燃出一片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