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萊索托的15歲少年托梅洛,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參賽年齡最小的選手,參加了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項目。他說,本次比賽幫助他提升了技能,也可以幫助他進入一所好大學。
前不久,共有590名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裁判員和技術觀察員匯聚重慶,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參賽選手平均年齡22歲,30歲及以下選手占比超過95%。許多選手像托梅洛一樣,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賽為學習職業技能的年輕人帶來展示、學習和提升本領的機會。
年輕人為什么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什么樣的技能大賽更能回饋、助力學習職業技能的年輕人?帶著這些問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進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進行深度采訪、觀察。
技能學習“點燃了人生的夢想”
美發項目場地旁邊,云南冶金高級技工學校特聘教師韓憲麗用手機記錄賽場畫面。鏡頭里,她的學生、19歲的馬世運手拿剪刀,在“頭模”耳后剪出本次大賽主視覺標識——“技”的漢字形象與大賽英文簡寫。
為了備戰此次大賽,馬世運練習了3個月,剪了300多個“頭模”。馬世運初中畢業后,到美發店打工,當時沒有太多想法,只想靠打工養活自己。
韓憲麗看到馬世運年紀小、學習美發技能上手快,推薦他到云南冶金高級技工學校美容美發與造型專業學習。
從美發店學徒到站在“一帶一路”技能大賽的舞臺上,馬世運說:“在學校學習和在店里學習很不一樣,我是在學校學習技術時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想做什么。”
馬世運覺得是職業技能學習為自己重新“點燃了人生的夢想”。參加比賽前,他沒想到技校的學生也能受到這樣的重視。回到昆明,他將把在大賽中學到的技術和感受傳遞給學弟學妹,形成“技能接力”。這也是韓憲麗作為老師所期待的。
韓憲麗說,在學校接受職業教育改變了馬世運的命運,“有時候把孩子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他們也會煥發出不一樣的風采”。
參加美容項目的覃慧來自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這是她第一次正式參加國際性的技能大賽。此前,她拿到了全國技能大賽美容項目金牌,即將在今年9月赴法國里昂參加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
當“化妝”“美甲”成為一項被打分的比賽時,覃慧發現這并不像當初想的那么簡單,要從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需要漫長的學習與堅定的目標。訓練時,她通常早上8點鐘開始訓練,晚上10點多才會結束。有時為了指甲上的一朵花,要畫幾十對指甲,為了編排身體護理的手法,也需要反復實踐。
覃慧在本次大賽中保持穩定發揮,獲得金牌。在她看來,每一次比賽都是提升技能、磨煉自己的好機會,這一次更像是備戰世界技能大賽的“模擬考”。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近年在各項職業技能比賽中收獲滿滿,不僅多名學生獲得多個國際技能賽事獎牌,現在已成為世界技能大賽美容項目集訓基地。
自2017年開始,該校為在重要技能大賽中獲獎的學生開通“綠色通道”,打破職稱認定限制。覃慧的師姐王珮在獲得世界技能大賽美容項目金牌后留校,現在是培訓、指導覃慧參加大賽的教練。
鄭州商業技師學院的徐鈺淇從小就看媽媽抹面、裱花,對糖藝西點產生了濃厚興趣。中考之后,她選擇到技師學院學習技能。“把熱愛變成專業,這樣才能在想放棄的時候堅持下去。”她說。
鄭州商業技師學院是世界技能大賽糖藝西點項目的中國集訓基地。和許多職業院校一樣,該學院深知競賽及其帶來的榮譽對職教師生的激勵作用,“不惜代價”為師生構建起了“技能節+市賽+省賽+國賽+世賽”的梯級競賽體系,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新技術會吸引越來越多優秀青年參與
在“新能源汽車綜合故障診斷”比賽環節,來自新能源汽車行業制造一線的李平武直接用耳朵聽取汽車內部故障,引起現場國內外觀眾的圍觀。
李平武是一名試制工程師,最終獲得了新能源汽車技術項目的冠軍。他表示,賽后將繼續發揚工匠精神,鉆研新能源汽車技術。
這是新能源汽車技術項目第一次作為主項登上國際技能比拼的舞臺。
該項目技術專家組成員楊浩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綠色出行、智能出行的發展方向,當前,新能源、車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高速發展,也讓人們對未來的汽車生活充滿了期望與想象,背后更離不開人才的培養。
類似新能源汽車技術項目,面對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新變革,大賽項目設計既考慮世界技能發展現狀、趨勢,又結合“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實際,增加了“數字建造、無人機裝調檢修、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物聯網安裝調試”等項目,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未來產業。
“充分考慮‘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和參賽意愿。”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組委會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大賽結合數字、綠色、生活等新職業,一共設置18個比賽項目,項目涉及到運輸與物流、結構與建筑技術、制造與工程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創意藝術與時尚、社會與個人服務六大類別。
數字建造是在工程項目的全周期內,以數字化方式實現建筑的全過程,區別于過去的圖紙。大賽數字建造項目技術籌備專家組組長李曉倩介紹,建造可視化模型既能預判實際建造中的困難,還能提供解決方案、重塑建造新體系,不斷更新的建造技術、復雜的建筑形態都在考驗選手的知識儲備。
中國香港選手林芷浩學習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在重慶參加數字建造項目,看到重慶高層和橋梁建筑,第一次感受到行業發展的迅速。在該項目中獲得銀牌的中國選手黎思吟認為,數字建造項目作為建筑行業新力量,正在持續改變著設計、施工和管理的方式。她在比賽中意識到數字建造可為行業帶來新的突破和變革。
如果說數字建造是在電腦中建房子,那么工業數字孿生技術就像在“照鏡子”。該項目裁判長單云霄在介紹工業數字孿生技術時,用“炒菜”比喻。他說,當你想炒一盤菜但卻不知道怎么做好時,就可以創建一個“炒菜實景數字化模型”,這個模型能夠實時反映炒菜的狀態、監測菜品是否變熟、火候是否合適,還會預測潛在的問題,如有沒有放鹽,推動現實場景中的優化。
另一位裁判、鄭州商業技師學院教師陳家記說,工業數字孿生技術目前更多用于工業生產與智能制造領域,對推動我國工業數字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單云霄相信,隨著各類技能大賽的不斷推進與賽項成熟度的提升,相關新技術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共同推動未來工業領域的發展與變革,開啟智能生產新時代。
在中國感受職業技能發展的應用場景
來自馬來西亞的大四學生林智敏在完成物聯網安裝調試比賽后,用“大開眼界”形容這次比賽經歷。她學習過物聯網知識,來中國參賽目睹了智能路燈、智能家居等物聯網技術的前沿應用,沒想到中國在這一方面已經進步得如此迅速,深刻感受到“物聯網技術的無限魅力與廣闊前景”。
研磨、萃取、沖泡、拉花,咖啡機不時轟鳴……這是“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咖啡制作項目賽場。來自德國的咖啡制作項目裁判長林德恩發現了云南咖啡豆的高品質,創辦了一家咖啡烘焙廠。
他表示,創辦烘焙廠最初的愿景是讓云南小型莊園生產的高品質咖啡進入市場,并將其介紹給國際消費者。他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咖啡文化,技能大賽為云南咖啡引來世界關注,這將推動中國咖啡走向世界。
為推動中外技能交流常態化和人才培養,本次大賽啟動“一帶一路”技能筑夢行動,簽署30余份合作協議,向多國推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12個國家職業標準、15個基本職業培訓包以及85種職業培訓教材資源。老撾勞動和社會福利部技能開發學院、羅馬尼亞光纖協會等機構相關負責人和我國有關院校、企業交流了技能人才培養合作情況。
“這是我第一次與這么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一起比賽,我觀察他們的作品,領會他們的創意和想法,這是我要多多學習的。”徐鈺淇在糖藝西點比賽中獲得銀牌,她特意拉起身邊的賽事保障人員李函一起合影,并對她說:“謝謝你幫我這么多!”隨后,她們在鏡頭前留下了“比心”的合照。
包括賽事保障人員在內的服務保障團隊、志愿者團隊都給中外參賽人員留下深刻印象。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謝禮國說:“本次大賽規格高、規模大、參與面廣,我們本著‘鏈條式運行、交叉式推進’的方式,組建了2000余人的服務保障團隊。”
世界技能組織執行局成員施泰芬·普拉紹爾認為,技能大賽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技能合作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為世界各國專家架起“溝通之橋”,“以賽搭臺”交流經驗、分享知識。
比賽結束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前往重慶多所職業院校考察交流。法國、愛爾蘭的參賽隊伍前往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考察交流。
該校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主任孫玉中表示,職業教育走出去不僅僅是“技能出海”,也是中國職業標準、中國管理經驗和中國文化的全方位“走出去”,助力企業、院校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技能領域合作互通、緊密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