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就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什么是高質量充分就業、為什么要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怎樣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實踐問題,強調要“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就業溝通社會需求和供給,是連接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橋梁紐帶。高質量充分就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通過高質量充分就業,勞動者才能與生產資料更好結合起來進行物質生產,實現人力資源的高效配置,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不斷提高就業水平和就業質量,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民生需求,提升社會福利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追求,也有助于縮小收入差距、防范規模性失業風險、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就業是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承載著勞動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是新時代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經驗之一,是就業工作的基本價值遵循。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勞動者實現高質量就業的意愿更加迫切,對就業崗位的訴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就是要通過發展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通過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服務更好回應勞動者現實需求,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必由之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就業主要指標運行平穩,就業形勢保持基本穩定。但也要看到,受技術快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人口結構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就業領域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結構性就業矛盾亟需破解。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實現就業提質擴容,不僅取決于經濟發展速度,還取決于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
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充分就業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一是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把穩就業、促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政策工具箱,在保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同時,注重發展有利于增加就業容量和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的產業和領域,通過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切實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使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成為就業拉動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加強宏觀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有效銜接,推動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與就業政策協調聯動、同向發力,將穩定和擴大就業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明確各部門在促進就業創業中的職能,形成高效、制度化的部門協調工作機制。建立就業影響評估機制,在制定改革發展、產業調整、社會管理等重要政策時,在重大項目落地前和重大生產力布局時,統籌考慮可能對就業吸納能力、就業創業環境、就業質量等方面產生的影響。
二是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實施有利于促進就業的產業政策,擴大就業規模,優化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在制定與實施產業發展規劃、政策時,充分考慮產業發展與勞動力資源的供需匹配程度,充分考慮勞動力供給結構變動帶來的各種影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統籌發展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擴大就業容量。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促進制造業高質量就業。支持傳統服務行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完善支持勞動者參與新產業、新業態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幫助更多勞動者更好實現就業創業。緊抓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等發展機遇,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探索實現區域內產業布局協調、人力資源共享、就業政策服務銜接,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和就業增長極,結合地區資源稟賦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順應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新期待,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提升社會服務,拓展社會領域就業空間。
三是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企業。數量龐大的經營主體,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底氣和韌性所在,是穩就業的關鍵所在。要緊緊抓住經營主體這個“牛鼻子”,大力支持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穩崗擴崗,增強就業吸納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鼓勵數字化平臺企業創造新的就業形態和就業機會。完善保障激勵措施,挖掘個體工商戶穩定和擴大就業的潛力。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加大企業融資支持力度,落實惠企政策。優化企業發展生態,取消各類不合理限制和壁壘。實行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清理影響經營主體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合理規定。通過減稅降費等政策,降低企業成本負擔,鼓勵吸納就業。將就業擴容提質、提升勞動者素質和健全收入分配機制有機結合,為高質量充分就業注入持久動力。堅持創業帶動就業,建設特色化、功能化、高質量的創業平臺載體,構建區域性、綜合性創業生態系統,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
四是人力資源培育匹配發展所需。深化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解決好人力資源供需不匹配這一結構性就業矛盾。統籌教育、培訓和就業,完善人才培養鏈條,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鼓勵學校根據行業、市場發展需求,靈活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增加適應市場、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及時調整滯后于市場發展的專業,優化高校人才培養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建設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渠道,全面促進人力資源與產業發展相適應。完善就業公共服務制度,持續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公共就業服務,提升公共就業服務的數字化、精細化、便利化水平。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營造公平就業環境,打破影響勞動力有序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引導供求雙方在更大范圍內、更高層次上對接,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正確就業觀,營造多方參與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工作格局和社會氛圍。
五是全體勞動者共享發展成果。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完善青年就業支持政策,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加強就業觀念引導,開發更多有利于發揮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就業,為外出就業農民工提供更好服務保障,為就地就近就業農民工拓展崗位,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和務工收入。加強對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健全分級分類就業援助制度,強化與生活保障類政策的協同聯動,兜住兜準兜牢困難人員就業底線。做好退役軍人、婦女等群體就業工作,針對不同群體特點采取針對性就業支持措施。強化勞動者權益保障,健全勞動法律法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維護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建立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
就業是民生頭等大事,務必強化各級黨委和政府在促進就業方面的重要職責。建立實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長效機制,將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列為工作核心內容和重點任務。加強對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機制,構建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就業工作體系,增強工作合力。完善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責任制,將重要目標任務分解至各級、各部門,確保各項政策有效落實、各項工作執行到位。加大對就業工作的財政資金投入,在財政預算和支出中重點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就業工作,完善政府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健全就業領域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拓寬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資金支持渠道。有條件的地區率先探索高質量充分就業先行區建設,形成典型示范帶動效應。加強高質量充分就業社區建設,用好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力量,打通就業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使多就業、少失業、收入提高、工作條件改善及勞動者權益保障等高質量充分就業具體要求在基層落實到位。
后一篇: 四個“著力”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