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軌跡記錄奮斗的足印,書寫壯麗而絢爛的時代華章。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這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級人社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這一年,全國各級人社部門堅持把穩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強化培訓,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積極穩妥推進社保制度改革,《社會保險經辦條例》出臺實施,各項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快,人才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激發;
企業工資宏觀指導調控制度不斷優化,勞動關系總體保持和諧穩定;
推進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建設,“薪暖農民工”、根治欠薪等專項行動有序開展;
加快推進人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推動數字人社高質量發展;
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勞務協作暨勞務品牌發展大會成功舉辦,精彩紛呈、提振人心。
一張張扎實的答卷與群眾的獲得感,同輻共振;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冷暖與共。高質量人社畫卷徐徐鋪開……
深化主題教育 堅持人民至上解決急難愁盼
一年來,全國人社部門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履行好黨中央賦予人社系統的職責使命。
過去這一年,全國人社系統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將調查研究轉化為完善制度、推動改革的生動實踐。哪里有急難愁盼需要呼應,哪里就有人社干部身影;哪里惠民政策需要落地,哪里就有人社系統“喇叭”;
廣東省人社廳堅持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做足深調細研“基本功”,把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貫穿始終,找準為民造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促進人社事業提質增效;
四川省人社廳著力解決工傷保險領域長遠之需、研究應急之策,在工傷保險領域開展“三個三”集中調研,推動工傷保險制度更加完善,把更多人群納入保障范圍。
…………
有“急難愁盼”?找“四不”窗口!廣西南寧市人社局聚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項,陸續設立54個“四不”(辦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反映窗口,實現線上線下“有呼必應、有訴必接、有接必辦、有辦必果”,優化營商環境,廣受企業群眾好評。
最是關切暖人心。一年來,全國人社部門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管行業必須管行風”,推動行風建設轉入常態化、長效化新階段,不斷增強做好人社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不斷優化升級政務服務,堅持不懈推動人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化,以高效優質服務呼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人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推動人社系統貫徹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強化信息化便民服務,完善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平臺、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渠道,開通130余項全國性服務,全年服務177億人次;
全面推行居民服務“一卡通”,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超過13億人,電子社保卡領用約9.6億人,豐富政務服務、就醫購藥、交通出行等應用場景,應用目錄清單超160項;
大力推進基層平臺建設,借助銀行、基層平臺等力量,構建“農村5公里+城市10分鐘”人社服務圈,打通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
主題教育成果體現在樁樁件件惠民事項中,拉近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筑牢民生之本 挖掘人才紅利促高質量充分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全國人社部門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把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計穩住“最大的民生”。
全國人社部門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主要途徑,加快構建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體系,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打造規范化零工市場,加快推進就業信息化建設,創造挖掘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讓勞動者好就業、就好業,充分彰顯人力資源價值。
一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穩就業促創業政策,以“組合拳”穩固就業基本盤。各地積極組織“源來好就業”資源對接活動,為創業者與各類創業資源搭建對接平臺。
“在人社部門幫助下,僅十多天我就申請到30萬元自主創業貸款。診所新招聘9名大學生,國家政策相當好!”挺過三年疫情,山西朔州文德口腔診所經營者劉文德把第二家診所經營面積擴至650平方米。
全國人社部門堅持把穩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拓展吸納就業補貼范圍,優化穩崗返還政策,實施穩崗擴崗專項貸款,重啟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形成系統性、全鏈條就業政策體系;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就業創業揚帆計劃,“一個鼓勵、兩項服務、三項支持”,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一年來,全國人社部門緊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保障更強。4.2萬名優秀高校畢業生被選派到基層一線開展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等服務。
安徽青陽高校畢業生李雅晴走上就業見習崗位,從毫無工作經驗的“小白”,變身基層工作“小明白”,工作技能大提升;
浙江衢州農民工黃曉琴從一名眾包女騎手,成長為一名小隊長,手下有50名騎手,并奪得2023年首屆全國外賣配送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冠軍;
內蒙古額爾古納就業困難人員王春紅經過1個月面包烘焙培訓,成功實現就業,在該市醉牛砂鍋坊負責面案工作,月薪3500元。
2023年1-10月,就業補助資金支出901億元,失業保險穩崗支出334億元,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超過1400億元。
“100萬元穩崗返還資金‘一鍵’到賬,幫助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河南晉開化工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慨,失業保險穩崗補貼“免跑腿、免申請、免填表”。2023年,開封市社會保險中心助力企業“爬坡過坎”,積極落實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給予失業保險穩崗返還。
過去一年,全國人社部門加快構建部門協同、上下聯動、服務精準、管理科學的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政策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創造挖掘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多措并舉促進青年就業,增加婦女勞動就業,加強大齡勞動者就業幫扶。
2023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80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7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56萬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局勢總體穩定,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繼續增加,脫貧人口務工規模超過3298萬人。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市場化就業和人才服務的重要力量。一年來,全國人社部門圍繞促進就業和優化人力資源流動配置,壯大市場化服務力量,舉辦第二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進一步打造高水平展示交流、供需對接平臺,服務就業、服務人才、服務發展。人社部制定出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規定》,規范人力資源服務活動,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工作持續加強。人社部門積極推動專業技術人才創新發展,優化實施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加大博士后人才培養、引進等支持力度,深入實施知識更新工程,聚力造就一大批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積極構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體系,全面實施“技能中國行動”,深化工學一體,推進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努力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人社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修訂出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規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規定》,穩妥推進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實施工作,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工作。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提高經濟待遇,為符合條件的人才開綠燈。
寬松的人才培養政策營造出的良好生態環境,猶如肥沃的土壤,使大批英才拔節生長。新疆不斷打破高技能人才成長“天花板”,在不久前結束的2023年新疆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中,2021年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餐廳服務員項目職工組比賽銀牌得主郭玉杰通過評審綠色通道,25歲被認定為正高級講師,成為新疆開展職稱評審工作以來最年輕的正高級職稱獲得者。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社部門持續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讓有志于來華發展的外國人來得了、待得住、流得動、用得好。2023年8月31日,人社部舉行加掛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儀式。9月,來自12個國家的22名外國專家獲頒中國政府友誼獎。
技綻津門,能贏未來。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成功舉辦,36個代表團、4045名參賽選手齊聚天津,角逐109個項目桂冠,這是我國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的生動注腳,對于促進技能人才培養、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弘揚工匠精神意義非凡。
智匯賦能發展,博創引領未來。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山東煙臺圓滿閉幕,92個揭榜領題項目和80個成果轉化項目現場簽約,意向合作金額43.54億元。
夯實民生之基 制度改革進一步縱深推進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3年,全國人社部門迎難而上,初心不改,始終聚焦民生關切,堅持人民至上,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質量發展更有溫度。
法者,治之端也。2023年12月1日,全面規范社保經辦工作的首部行政法規《社會保險經辦條例》實施,社保經辦法治化、規范化和精細化邁上新臺階,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過去一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穩步推進,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劑基金,互助共濟和再分配功能進一步強化。
撬動“第三支點”,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高質量發展探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先行先試,落實集體經濟組織籌資責任,研究制定補助辦法,推動實現個人繳費“提檔升級”,為推動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協調發展進行有益探索。
一年來,陜西、江西等地探索拓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籌資渠道,推動有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進一步提高參保人員待遇水平。
個人養老金初步建立,在36個先行城市和地區迅速開展,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5000多萬人,個人養老金產品700多款,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推進一年半來,運行平穩有序,取得階段性成效。試點工作在北京、上海、海南等7省市,以及曹操出行、美團、餓了么等7家平臺企業開展,700多萬人納入職業傷害保障范圍,試點對象應保盡保。
社保基金監管水平提高,繃緊基金監管安全“弦”。今年1月1日,《湖南省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范圍內第三個社保基金監管條例。全國人社部門開展基金管理鞏固提升行動,持續推進人防、制防、技防、群防,防控體系日益完善,監管機制逐步完備,系統支撐更為強勁,全面提升基金監管水平。
奏響和諧主旋律 新時代勞動關系溫暖安心
這一年,全國人社部門扎實推進協調勞動關系和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勞動關系、調解仲裁、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5000元被拖欠工資支付給我了!”電話那頭,黑龍江省黑河市中俄文化藝術中心項目農民工李海龍興高采烈,多虧工程項目駐點監察人員,把維權服務延伸至施工現場。
一年來,全國人社部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確保農民工及時足額拿到應得的工資報酬,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優化全國根治欠薪線索反映平臺功能,推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制度落地,打好行政執法、調解仲裁、刑事司法和信用懲戒“組合拳”;
加強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建設,推進智慧監察系統建設,有效防范欠薪風險,快速處理欠薪問題,推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成效明顯;
持續開展“春暖農民工”“薪暖農民工”“城暖農民工”等專項服務行動,構建“信、訪、網、電”多渠道維權投訴體系。
一年來,勞動關系工作堅持“穩”字當頭,堅決扛起“高水平安全”的政治責任,緊緊扭住“中國式現代化”這個牛鼻子,和諧主旋律奏響大江南北——
全面部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表彰,印發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的意見,制定創建工作先進表彰辦法,推動打造企業與職工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加強勞動者權益維護,先后印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合同和書面協議訂立指引、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勞動規則公示指引、權益維護服務指南等系列指引指南。印發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高溫高寒天氣權益保障等5個參考文本,完善重點群體勞動保護制度體系;
加強企業工資宏觀指導調控,指導各地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持續推動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落實落地。開展2023年企業薪酬調查,發布分職業、分崗位等級企業從業人員工資價位信息;
加強治理能力建設和勞動關系領域改革創新,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六大區域開展區域和諧勞動關系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試點,實施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和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基層平臺建設。
一年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代表國家公權力定分止爭,防范化解勞動關系風險,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勞動用工“查風險強協商保支付促和諧”專項行動和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行動,推動基層調解組織履行“抓前端、治未病”職責,夯實勞動關系治理基礎;
會同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通過以案釋法引導裁判實踐,推動平臺經濟良性發展與勞動者權益保障互促共進;
開展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建設專項行動,健全快立快調快審快結工作機制,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優先受理、快調速裁,成立速裁庭(團隊)3129個,基本實現全覆蓋。
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凱歌行進。在風雨兼程的跋涉中,人社人走過不平凡的2023年,迎來充滿希望的2024年。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上,全國人社部門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篤定內心、砥礪奮進,扎實推動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