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扎實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動能持續增強。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廣泛應用,生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態勢明顯,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增強
今年前10月,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8.2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具有高創新性、高成長性特征,今年以來其投資增速顯著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僅表明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還意味著我國經濟具備強大的未來增長潛力。”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預測統計所所長玄兆輝說,高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明顯,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構筑經濟發展新優勢的核心力量。
“從新產業看,高技術和智能制造業發展向好。從新產品看,新能源和新材料產品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介紹,10月份,我國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增加值同比增長33.9%;規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規模以上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2%和53.2%;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27.9%,太陽能電池增長62.8%,多晶硅增長54.1%。
作為高科技企業的代表,華為今年的發展勢頭強勁。公司三季報顯示,前9月實現營收4522.6億元,凈利潤729.0億元,研發費用為1149.9億元。
“過去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超1400億美元。去年研發投入超230億美元,相當于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華為副總裁、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介紹,華為研發支出在全球企業中位列第四。
研發投入結構持續優化
我國研發投入近年來保持穩步較快增長。去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達307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2015年以來的平均增速為11.7%,快于美國(8.0%)、德國(4.1%)、日本(0.6%)等發達國家同期增速。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強大的基礎研究能力。去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突破2000億元。
“去年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比例達到6.57%,標志著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結構進一步優化,為國家原始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打下重要基礎。”玄兆輝說,在實現新型工業化過程中,尤其是隨著未來產業的發展,企業界越來越需要掌握更多原理性的科學知識,才能不斷實現創新與突破。同樣,產生重大科學成果,成為世界科學中心,更需要強大的基礎研究能力。美國等世界科技強國都是長期持續、高強度地投資基礎研究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越來越多的企業重金投入研發,將創新能力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成立12年來,信達生物在研發方面累計投入150億元。截至今年10月,公司申請專利800余件,其中PCT國際申請117件,國內外授權專利176件。”信達生物制藥集團首席科學家陳炳良博士介紹。
創新型企業發展韌性強勁
“去年,我國企業研發經費占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的77.6%,這一比例居于世界前列。”玄兆輝表示,我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仍處于高速增長期,將長期支撐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規模持續擴大。“我國擁有數十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創新意識強烈。去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1.39%,投入強度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全球經濟面臨多重壓力,創新型企業表現出強大的發展韌勁與潛力。
“信達生物三季度產品收入超16億元,同比增長超45%。”陳炳良說,持續的研發投入讓信達生物的研發管線日益豐富,形成了包括36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19個新藥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成立至今,企業已開發出10款創新藥物投入市場,是目前上市單克隆抗體藥物數量最多的中國藥企之一。這些研發成果帶動公司收入增長,同時支撐企業持續發展,包括持續的產品開發、產能擴張、國際合作等。
“企業需要積極、合法地獲得和利用現有知識產權,再通過研發投入推動技術進步。”樊志勇介紹,截至去年底,華為持有超過12萬項有效授權專利,主要分布在亞太、歐洲、美洲、中東和非洲。2022年,華為許可收入約5.6億美元,主要來自標準必要專利。
“知識產權的合理保護,可以促成企業之間通過專利許可、技術許可分享創新成果,在科技生態中公平競爭、取長補短,避免同質化低價競爭。尊重知識產權,通過創新創造商業機會,對科技企業來說既是責任,也是生存發展之道。”樊志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