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決策部署,促進勞動者就業增收,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積極探索,大力推進零工市場建設,形成輻射城市全域的零工大市場、服務家門口就業的零工站點、行業性零工市場以及線上零工市場等多種模式,為勞動者靈活就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湖北:推動“零工驛站”規范化建設 精準服務靈活就業人員就地就近就業
湖北省緊緊圍繞“穩就業保民生”,大力推進“零工驛站”民生實事項目建設,通過“零工驛站”“小切口”,推動服務靈活就業人員就業“大變化”,為靈活就業人員就地就近就業提供暖心服務。
貼近需求選址。按照“零工聚集在哪里,驛站就建設到哪里,服務就保障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實現“零工驛站”縣、市、區全覆蓋,并逐步向有需求的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和工業園區延伸。一是進社區(村)。聚焦群眾集中反映的“就近就地、方便快捷”等需求,與街道、社區共同把脈開方,積極推進社區零工驛站建設。二是進中心街區。針對靈活就業人員聚集特點,因勢利導將驛站建設延伸到有需求的中心街區。利川市在中心城區提供建設場地,建成擁有6個服務窗口、13個信息發布屏,集休息、飲水、急救等便民服務于一體的零工驛站。三是進產業園區。選擇對零工需求多的產業園區建設零工驛站,幫助群眾閑時打工,又幫助企業忙時用工,改變了招聘和求職“兩頭找不到”的局面。
統籌規劃建設。遵循統籌推進、合理布局、靈活高效、優化服務的原則,加快推進服務規范、功能完善的零工驛站建設。一是堅持統一建設。推動全省零工驛站實現“四統一”,即:統一建設目標、統一場所名稱、統一形象標識、統一服務功能,設置有信息發布、政策咨詢、等候休息等功能區,提供飲水、充電、急救藥箱等設備設施。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析本地零工市場行業、地域、用工求職的特點,制定當地建設方案。武漢市青山區南干渠游園游客服務中心,針對周邊建筑工地和快遞送餐人員較多的特點,與“江城蜂巢”“愛心驛站”合并建設“零工驛站”,以滿足快遞員、送餐員等“三新”群體和養老護理等行業求職用工需求為特色,提供現場招聘等系列服務。三是堅持同步建設。同步推進線上線下建設,讓靈活就業人員既能線下找活,也能隨時隨地線上接單。開發“湖北零工驛站”微信小程序,實行動態更新監測零工招工信息和從業信息,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全天候、不打烊、24小時服務。
規范協同管理。注重鞏固推進“零工驛站”建設成果,通過組織建設、部門協同、市場運作等方式,加強專業規范管理。一是黨建引領。聚焦“零工就業創業、群眾日常生活服務、市場主體靈活用工”三方需求,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帶頭作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鄂州市澤林鎮“零工驛站”建立黨組織和工會組織,配備專人參與管理,讓靈活就業求職務工徹底告別了以往的“馬路市場”。二是部門協同。主動與規劃、公安、城管、交通、工會等部門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公安縣聯合住建局、城市管理執法大隊規劃建設用地、停車區域,有序引導求職者與雇主進場洽談,有效提升了零工驛站的影響力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安全感。三是市場運作。通過政府購買、運營獎補等方式引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升驛站專業化管理水平。
山東:零工微服務 就業大文章 全面推進零工市場高質量發展
山東人社部門緊貼市場需求,按下推進零工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加速鍵”,建設了一批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的零工市場,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現場招聘、技能培訓、權益保障等綜合服務,促進靈活就業健康發展。
在精準施策上“推陳出新”。出臺支持省級零工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了具有山東特色的“專精特新”零工市場政策體系。“專”是專門圍繞全省各地不同特色的零工市場,進行專業化、專職化的建設指導和標準規范。“精”是精準對接勞動者就業增收需求,精細梳理出臺了布局建設、提升能力、健康發展、扶持政策、組織保障等14條具體舉措。“特”是鼓勵各市依托零工市場培育特色勞務品牌,推進零工市場品牌化發展。“新”是在山東各縣(市、區)至少規范發展1處公益性質的零工市場,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免費公益基本公共服務。
在優化布局上“靚裝更新”。結合城鄉建設發展規劃,通過整合、改造、升級、新建等方式,選擇交通便利、人員求職集中的地點建設了一批能融入、有保障、可持續的零工市場,打造了風格有不同、服務有側重、對象有差別的“2+2”零工市場建設新模式。一方面,實現兩個布局。在大中城市,選擇濟南、淄博、煙臺、濰坊、臨沂等農村富余勞動力集中輸入輸出地,建設綜合性的零工服務中心;在吸納靈活就業農村勞動力較多的縣(市、區),建立以人力資源市場為主體、以社區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為依托的公益性零工市場。另一方面,打造兩類形式。一類是以濰坊“零工客棧”、臨沂零工市場為代表,契合當地零工供需量大的特點,實現零工市場“退路進廳”。另一類是以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代表,整合人社、公安、教育、住建等職能部門力量,實現服務要素“化零為整”。
在全鏈服務上“驅動創新”。統籌公共服務資源,積極推動零工市場為勞動者和用人主體提供政策咨詢、崗位供求、職業培訓、招工用工登記等“全鏈條”服務,充實完善“一鏈辦”“快捷辦”等功能。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積極打造零工市場線上平臺。一方面,利用“大數據”篩選。建立求職登記和用工需求信息庫,制發零工市場“電子地圖”,利用大數據對工種、技術、工作時間等信息進行篩選匹配,有針對性地提供信息推送服務,實現“崗位找人”。另一方面,利用“小程序”對接。開發“幫您找活”等零工服務手機小程序,勞務雙方可以實時“掌上”攬活招工,為靈活就業人員和用人主體提供7×24小時全天候、不打烊服務。
在綜合保障上“多元求新”。聚焦生活、維權、管理等不同維度,不斷增強零工市場的復合功能。一是標準配套做“加法”。細化零工市場標準配套設施,優化洽談交易、遮風避雨、防暑防寒、規范停車、秩序維護等基礎功能,扎實落實安全管理等有關要求。二是流程手續做“減法”。推廣線上零工“即時快招”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展靈活就業、共享用工、中介服務、技能培訓、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便民服務功能,為勞動者和用人主體搭建起一體全域、高效便捷的零工服務體系。三是權益保障做“乘法”。指導督促零工市場依法開展招工用工服務,落實公平就業制度,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等違法行為,打造勞動關系“和諧之家”。四是規范管理做“除法”。全面開展占路占道等不規范零工市場的集中整治,不定期開展清理整頓零工市場秩序執法行動,切實推進零工市場制度化、標準化管理,助力推進優化營商環境。
浙江:全力推進零工市場高質量發展 暢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
2023年,浙江省政府將零工市場建設列為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全省人社系統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聚焦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系統布局、分類推進、提質增效等方式,全力推進零工市場高質量建設發展,滿足勞動者多元化就業需求,暢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
強化系統布局,構建完整工作體系。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會同財政、建設、市場監管等7部門出臺零工市場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圍繞優化建設布局、統一建設標準、提升服務能力、推動提質增效、規范市場秩序、加強組織保障等6方面推出20條具體舉措,從制度層面保障零工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健全工作機制。分解細化零工市場建設目標任務,逐一形成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建立日常指導、季度跟蹤和定期通報等制度,省市聯動推動零工市場建設。三是統一建設標準。省級層面建立零工市場建設指標體系,明確具體建設進度“六個階段”以及場地、設施、人員、制度、服務“五個有”的核驗評價指標。四是數據賦能管理。按照省政府民生實事推進要求,強化零工市場建設數據歸集,制定零工市場建設系統表單,在線采集零工市場建設相關信息,完成坐標拾取和基本信息、進度信息、完成信息采集,實現全過程閉環管理。
找準功能定位,分層分類有序推進。一是標桿引領,提檔升級一批。充分調研排摸民企運營勞動力市場情況,挑選其中行業屬性突出、影響力大、口碑好的市場,通過規范指導提升,將其培育為零工市場標準范本,發揮行業標桿作用。二是專業支撐,委托運營一批。探索零工市場合作共營模式,在人社部門負責市場建設基礎上,積極引入有渠道、團隊、法務等優勢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運營,提升市場運營效率,加快市場提質擴面。三是公益兜底,服務保障一批。發揮政府就業保障兜底作用,將建設公益性零工市場作為公共就業服務的重要部分,引導各地結合實際加大零工市場覆蓋范圍,提供無學歷、無技能門檻的公益性零工崗位,優先保障大齡、困難人員等弱勢群體就業。
聚焦精準服務,提升就業服務質效。一是強化資源整合優布局。按照“城區+鄉鎮”“綜合+行業”“公益+私營”原則,充分考慮區域勞動力聚集、交通便利等因素,科學開展零工市場建設選址。如,依托汽車總站交通樞紐建立零工市場,突出海洋特色建立漁業、水產品貿易零工市場,將閑置核酸檢測點改造成零工驛站等,最大限度盤活原有人力資源市場、農村經濟合作社等資源。二是創新機制模式優服務。根據零工時效性強、流動性大特點,建立零工“即時快招”服務模式,為零工人員與用工主體提供快速發布信息、現場對接洽談、即時確認結果、當日面試到崗等服務。同時,引導各地結合實際優化快速對接、規范管理、權益保障等機制,保持零工市場良性發展態勢。三是開辟雙線通道優效率。建立零工求職招聘信息服務制度,統籌線上線下零工服務資源。省級層面建設完善“浙里找零工”線上服務平臺,實現求職招聘、技能培訓、政策智推、權益保障一站式服務。各地人力資源招聘網、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聯網發布招聘、見習、培訓等服務信息,打造“零工地圖”,著力提升零工信息服務水平。
廣東深圳龍華:深耕龍華就業第一站 打造零工市場橋頭堡
深圳市龍華區積極推動建設用人單位與零工群體溝通橋梁,將“龍華就業第一站”打造為輻射帶動全區零工市場的橋頭堡,切實緩解企業季節性用工難題,滿足勞動者“打零工”需求。
完善零工市場服務體系。將“龍華就業第一站”精心選址在人流量大的龍華交通核心地帶——龍華汽車站出站口,緊盯來龍華求職“最早10米”,打造集政策宣傳、公益職介、技能培訓、行業沙龍、精準對接等于一體的多元化服務便民驛站。一是增強職介系統凝聚力。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持續開展“黨建+就業”系列活動,凝聚轄區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合力。同時,組建“招工聯盟”,組織轄區內人力資源機構與轄區重點企業進行日常溝通和對接,并在企業用工高峰期舉辦零工供需對接會等,將公共服務與市場化服務擰成一股繩。二是擴展職介陣地服務鏈。充分利用“龍華就業第一站”的輻射帶動作用,整合周邊民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形成“職介一條街”,帶動人力資源行業蓬勃發展。三是注入職介網絡新元素。結合青年就業特點,以“龍華就業第一站”線下招聘為基礎,搭建“龍華公益招聘網”在線發布求職崗位,讓零工市場求職者與工作機會高效便捷地實現匹配和對接。拓寬零工市場服務渠道。將“龍華就業第一站”的零工市場服務與各項就業工作緊密結合,多渠道織密零工就業體系網。一是常態化推進職業介紹服務。引入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及行業協會等第三方力量,設立專員專崗,將零工市場服務與日常咨詢、職業推薦、公益培訓、民生服務緊密結合,為求職者提供“入門即就業”的日常服務。二是面對面提供企業直招服務。為轄區內重點企業設置直招“攤位”,提供與求職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減輕企業支付高額中介費的負擔,提高招聘對接效率。三是多品牌打造服務特色項目。每周四開展現場用工對接“直聘日”活動,每周末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充電日”活動,打造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就業服務品牌。彰顯零工市場“龍華溫度”。強化“龍華就業第一站”暖“新”服務,切實幫助零工市場新求職者在龍華立足扎根,讓求職者真切感受到“來了就是深圳人”。一是精準提供就業對接幫扶。創新構建“龍華就業第一站”與廣西對口幫扶“龍鳳就業+”就業促進中心、“龍鳳就業+”思源社區職介服務點、龍蘭培訓就業幫扶基地密切配合的“1+3”就業幫扶體系,對來龍華就業的對口幫扶地區務工人員“一對一”精準對接,全程跟蹤服務。二是量身定制職業規劃服務。設立職業規劃服務專窗,安排職業規劃師幫助零工市場求職者轉變就業觀念,開展個性化職業指導,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推薦,提供短視頻運營創作培訓、抖音同城探店號運營、茶藝師等課程推介等服務。三是用心用情打造暖心驛站。向零工市場求職者講解龍華風土人情,宣傳法律法規及求職注意事項等知識,為初抵龍華的務工人員提供休憩、資訊、防暑降溫、藥物等溫馨服務,化解求職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后一篇: 求職“陷阱”套路多,這些騙局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