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提升知識產權創造水平、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5方面16條具體舉措,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措施有哪些亮點?為何要持續強化知識產權支持舉措?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有關人士。
專精特新企業知識產權成果產出不斷提高
“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是創新,而知識產權是衡量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準。”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知識產權研究所分析師李新說,一方面,專利等知識產權作為創新能力的評價標準,已成為專精特新企業梯次認定條件,將倒逼企業加強研發,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嚴格知識產權保護,也有助于保護企業獲取創新收益。
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下,作為中小企業的佼佼者和強鏈補鏈的生力軍,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成果產出水平不斷提高。
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例,自2019年6月認定第一批248家,截至目前已認定4批共計8997家,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9%左右的較高水平,平均每家企業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15.7項。此外,從前三批企業看,企業平均專利數量呈現連年遞增態勢,年均增速在10%以上,整體呈現出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顯著特征。
“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寧波歐菱電梯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倫康介紹,作為一家深耕電梯門系統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服務于國內外400余家電梯制造商,目前已擁有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34項,自2010年起,保持每年遞交4項專利申請的速度深耕知識產權創造。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進入技術前沿領域,迫切需要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呂薇看來,此次出臺的《若干措施》,強化了專精特新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重要地位,將有利于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促進知識產權應用,助力廣大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
支持企業高效獲權,增強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效能
趨勢向好,挑戰仍存。專家表示,目前,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過程中,圍繞知識產權還存在一些短板,從創造層面看,集中表現為企業獲取專利技術等創新資源能力薄弱,部分企業創新發展后勁不夠;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交易等平臺功能不健全,知識產權價值不能充分實現,導致企業創新得不到有效反哺。
面向企業迫切需求,《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享受知識產權優先審查政策,幫助企業高效獲權。同時,增強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效能,助力解決融資難。
“知識產權是中小科技企業的核心生產資料,更是發展壯大的生命線。”作為一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負責人,北京融信數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廣志介紹,多年來,公司專注研發多源數據融合分析技術,已積累多項核心知識產權。《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構建中小企業專利導航服務機制,將有效助力企業拓展業務、支撐企業經營發展,從長遠看還能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決策參考。此外,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新技術、新產品高效獲權這一舉措,也將為公司積極申請發明專利保駕護航。
“當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為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資金需求強烈。但此類企業的核心資產大部分為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缺少廠房、設備等可抵押的固定資產,一定程度造成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江蘇省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聚焦知識產權價值實現,近年來江蘇省聯合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推出“互聯網+知識產權+金融”模式,通過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質押獲得融資,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加大維權援助力度,護航企業“走出去”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以知識產權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在強創造、促運用的同時,更要嚴保護、優服務。
針對企業維權救濟、應對海外知識產權訴訟能力不足等痛點難點,《若干措施》提出,加大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利侵權行政裁決辦案力度,并探索開展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專項行動,加大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力度,護航企業“走出去”。
“盡管企業持續投入研發,但由于經驗不足,在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苦于舉證難、投訴時間長等問題,時常被盜用專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創新創造的積極性。”潘倫康表示,《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加大涉及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辦案力度,將有效補足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短板。“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助力,再加上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將有力護航企業創新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若干措施》從專精特新企業特點和實際需求出發,全面強化對企業的政策引導、工作支持和服務保障,將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為企業提供精準化服務,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