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集結,“硬核”力量對決!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即將鳴鑼開賽,10月26-28日,來自43支參賽隊伍的約1500個團隊/項目將齊聚山東煙臺,一決高下。
作為我國博士后制度實施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全國性博士后創新創業賽事,大賽吸引一大批高層次創新人才揮灑才情、碰撞智慧、交流合作,必將釋放創新創業強大活力,再次激蕩起科技強國、創新驅動的時代強音。
隊伍不斷壯大,博士后已成創新驅動發展生力軍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以博士后為代表的青年科技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
1985年,經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倡議,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親自決策,博士后制度正式開啟“中國篇章”。38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我國博士后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招收博士后35萬多人,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充滿創造活力的青年英才。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他們潛心鉆研、勇攀高峰,在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后劉真,和團隊一起率先突破體細胞克隆猴技術,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船705所博士后研究團隊完成一系列水下武器裝備關鍵技術攻關。黨的十八大以來,博士后作為主要參加人,申獲國家級基金項目4.2萬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539項,87位在站博士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面向經濟主戰場,他們踴躍創新、積極創造,推動科研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奇瑞汽車博士后科研團隊承擔國家、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及公司技術類項目70余項。奧克斯集團博士后程德威攻克“直流變頻多聯機”的關鍵技術,開發的新產品累計銷售收入超100億元。從華為、騰訊、科大訊飛等民營科技型企業,到之江實驗室、鵬城實驗室等新型研究機構,先后有約6萬名博士后在工作站成為創新帶頭人,一批博士后攜“硬科技”成果創業,企業成長為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他們擔當作為、奮力拼搏,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天問”探火、北斗組網、“嫦娥”奔月、萬米深潛……一系列重大成果背后,都閃耀著博士后群體的智慧光芒。從脫貧攻堅主戰場到鄉村振興新征程,各領域博士后躬身實踐,把科技的種子播撒向廣袤田野,打造出一片片花果山、米糧川。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他們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在基礎研究、臨床治療、生物制藥等領域揮灑智慧和汗水,用科技力量護航健康中國。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有100余名博士后參與了援鄂醫療隊等一線救治工作,500余名博士后參與相關科研工作,有力支援了抗疫斗爭。哈爾濱醫科大學藥學博士后研究團隊立足東北,開展以寒冷地區重大慢病、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創新藥物研發為核心的科學研究。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李維義,在四川鹽源縣人民醫院建立工作室,累計為500名群眾進行免費義診,將更先進的診療技術帶到大涼山。
從跨越星辰大海到探索未知奧秘,從科學實驗室到企業研發中心,處于創新創造黃金年齡的博士后們,活躍在科學研究、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產業升級一線,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標注著人才強國的新高度。
制度改革創新,持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受益于省、市的博士后資助政策,近三年海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個人獲得資助2500余萬元,良好的人才土壤和生態系統使得博士后青年人才近悅遠來,目前集團已累計招收博士后221人,在站博士后近百人。”在山東青島,海信集團研發與供應鏈管理部副總經理鮑雨鋒深有感觸。近年來,山東深入實施“齊魯”“泰山”人才工程,對來魯的各類優秀創新人才提供全鏈條培養支持,助力博士后建功立業。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人才活力的充分釋放,離不開改革創新的制度支撐。
從建立之時起,我國博士后制度就肩負著科技強國、培育人才的光輝使命。進入新發展階段,站在創新驅動發展和人才強國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我國博士后工作瞄準國際人才競爭及未來高精尖人才儲備進行戰略布局,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制度活力、人才活力不斷激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見、加強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等政策措施落地,構建起符合青年人才特點的管理服務制度。“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等重點項目相繼實施,聚焦高精尖缺,帶動地方和設站單位對博士后人才項目的投入。上海“超級博士后”、江蘇“萬名博士后集聚計劃”、湖北“博士后卓越人才跟蹤培養計劃”、清華大學“水木學者計劃”、北京大學“博雅博士后計劃”等,大大提升了博士后培養質量和國際化水平。
博士后身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一線,具有推動產學研用對接的獨特優勢,他們的創新創業潛能需要層次高、影響力大的平臺來展現。近年來,各地搭建平臺,舉辦一系列展會、賽事活動,出臺扶持政策,完善孵化激勵機制,推動博士后創新創業。廣東連續多年舉行全國博士后系列峰會活動,率先舉辦專門面向博士、博士后人才的創新賽事,至今4屆賽事共有2000多個項目參賽。上海、山東、安徽、陜西、河南、清華大學……各地、各設站單位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相繼如火如荼展開。
總結各地辦賽經驗,為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提供舞臺,2021年,一場覆蓋全國、聯通海外的博士后創新創業賽事應運而生。
大賽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踴躍參與,一批以博士后為代表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有力貫通了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華南理工大學出站博士后彭萬喜,憑借“人造板甲醛治理關鍵技術”項目獲得首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創新賽節能環保賽道金獎,助推團隊逆勢完成10億元生產線的建設投資。清華大學出站博士后袁志好,帶領團隊“十年磨一劍”,憑借“新型高性能鋅離子電池制備與關鍵問題研究”項目,獲得首屆大賽揭榜領題賽新材料賽道金獎,目前公司正瞄準千億元鉛酸電池市場的替代產品開發,并積極布局萬億元級的儲能電池領域……由大賽掀起的博士后創新創業大潮,已然風起潮涌。
大賽亮點紛呈,品牌效應漸顯
“智匯賦能發展,博創引領未來。”第二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即將啟幕,美麗的海濱城市煙臺正翹首以盼。
創新賽、創業賽、海外(境外)賽和揭榜領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海洋開發與應用、其他行業,四個組別七個賽道的設置緊貼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兼顧大賽舉辦地山東的海洋經濟與產業特色,吸引來自海內外的6206個博士后團隊/項目參賽,共有約2.5萬人報名。
參賽熱情高漲,大賽品牌效應漸顯。本屆大賽報名項目數比第一屆大賽增加22.7%,報名人數增加25%,大賽對于創新成果轉化、創業項目孵化的推動作用已經被廣大博士、博士后群體認可。“心有翼,自飛云宇天際,夢無垠,當征星辰大海。”“以科技之力鑄就高地,書寫年輕有為的華彩篇章。”航天員王亞平,創新專家施一公、潘建偉院士,創業導師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等紛紛為大賽打call,壯大了大賽聲勢和國際國內影響力。
揭榜領題常態化,關注度再上新臺階。在首屆大賽的影響下,全國博士后揭榜領題常態化活動廣泛開展,參與人次再創新高。“既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難題,又可以推廣我們博士后的技術及研發的產品,更有機會接觸到相同方向的企業技術精英,在合作中切磋精進。”在揭榜領題常態化活動中獲得銀獎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后徐征說。此次大賽揭榜領題賽共發布515項技術需求,項目獎勵超過1億元,獎勵金額比第一屆大賽增加近一倍,將吸引更多博士后積極投身企業科技攻關,服務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賽展會”結合,線上線下“雙開放”,打造人才項目交流對接、互通互促的“立交橋”。本屆大賽首次向社會公眾開放觀賽預約通道,設置人才交流展位,廣泛邀請院士專家、知名企業、創投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為參賽博士后及項目提供項目評選、路演培訓、融資孵化、貸款授信等服務,搭建高水平對接交流平臺,釋放思維碰撞、學術交流的強勁磁力。
參賽選手和團隊厲兵秣馬,做足了準備。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博士后陳志濤和團隊帶著“無缺血肝臟灌注系統的創建和臨床應用”項目參賽。“本項目不僅為器官移植提供革命性技術,還將拓展形成器官隔離治療、疾病器官藥物篩選等創新性平臺,開創以器官為核心的醫學研究與治療新領域,形成潛力巨大的產業集群。”對于大賽,他充滿期待,“希望項目能夠通過這次大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我們相約煙臺,共同領略高質量發展中的青春風采和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