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茅坪鎮陳家壩村,76歲的村民魯有朋打開IP電視上本村的云平臺,在便民服務菜單中下單送煤氣上門服務,很快便解決了家里的煤氣更換問題。
由于采用手機端遠程控制施肥、打藥、用水,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筍子溝村村民何輝祥在果園管理上的勞動量大為減輕,也讓家里的果園管理更為有效,5畝多的果園收入較去年實現了近七千元的增長。
生產生活更便利,產業發展更智慧,鄉村治理更科學……調研發現,數字化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鄉村的治理模式和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
1.進展 數字鄉村建設帶來哪些改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技術、產品、應用和服務,推動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應用普及,彌合城鄉數字鴻溝。”調研發現,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我國數字鄉村建設整體上進展迅速、成果喜人。
數字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是數字鄉村的發展前提,寬帶入村入戶是其基本特征。據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51.2萬個行政村全面實現了“村村通寬帶”,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系統建成,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100%。網絡不僅“入村”,也在“入戶”。調查中發現,71.90%的村莊寬帶入戶率在80%及以上,網絡寬帶的農戶普及率已達到較高水準。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龍回鎮茶葉坳村村民肖林說:“寬帶不算貴,現在家里要是沒寬帶,孩子們都不愿意回來。雖然我們不怎么用網,但為了孩子們方便,就裝了寬帶。”調查發現,農民安裝寬帶主要是為了方便使用智能手機和看網絡電視。即使在一些留守家庭,為方便外出年輕人回家有網可用,家里老人也會支持安裝寬帶。
在網絡信號強度方面,59.50%的受訪者反映“網絡信號很好,和城里沒區別”,26.45%的表示“還行,不影響日常上網”。雖然農村信息基礎設施不如城市完善,但農村常住人口密度遠小于城市,對信息基礎設施的要求相對不高,民眾的滿意度較高。
數字平臺種類越來越豐富。數字平臺是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載體,其建設狀況直接影響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成效。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地方都在積極開發各類便利服務的數字平臺,并持續推動數字平臺在鄉村落地。
目前,全國所有省級單位都開發有統一的政務平臺及相應的手機App便民終端,這些平臺和終端在鄉村中的應用十分普遍。如重慶市的“渝快辦”、廣東省的“粵省事”、海南省的“碼上辦事”等,都是各地村民平時常用的App。從使用情況來看,各地的政務App都有著較高的注冊率。以“鄂匯辦”為例,截至2022年年底,“鄂匯辦”注冊用戶已超過4828萬人,占比達到湖北省總人口的80%。
調查還發現,不僅省級層面,各個地市級政府、縣級政府乃至鄉鎮政府也在開發各類數字平臺并向農村地區推廣。例如,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龜山鎮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開發了“智慧龜山”App,農民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提交訴求和問題,鎮級數據中心獲取信息后采取平臺“派單”、部門“接單”、黨員“跑單”的方式回應群眾需求。訴求處理過程中,群眾還可在線對部門服務進行監督和評價,提升群眾辦事的滿意度。
數字辦事效率越來越便捷。數字平臺的功用主要在于提高民眾辦事的便捷度,這就要求數字平臺在設計上力求科學化和人性化。調查顯示,85.12%的受訪村干部對數字化辦事予以了較高評價,認為“數字化辦事更加便捷”。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草坪鎮先鋒村村主任劉書平告訴課題組:“政府開發的數字化辦事平臺很方便,要交哪些材料、操作步驟是什么全部一清二楚,只要看得懂提示就會操作。因為有了App,我們能一次性處理村民的訴求,工作也更高效了。”
數字平臺的便捷性不僅得到了村干部肯定,也獲得了村民的認可。調查發現,67.55%的受訪農民表示“數字化辦事更加便捷”。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土型村,農民在家用智能手機打開微信,進入“安徽稅務”小程序,找到“社保繳費”功能,在家就可以繳納農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費用。“只要你會用,線上辦事要比線下快得多。”土型村村民單麗英說。
2.局限 數字鄉村建設存在哪些短板
“我們村辦事只能去村委會,手機上操作不了。”“我們村可以線上辦事,但很多人不會操作,還不如直接去找村干部辦來得快。”“線上能辦的事情太少,很多事兒還得要線下辦。”……調研發現,數字鄉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仍存在不少短板。
村務電子化辦理普及率不高。推進村務電子化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路徑。調查顯示,只有47.93%的村莊“實現了村莊事務的電子化辦理”,即實現村務辦理電子化的村莊不足一半。有的村莊雖然建立了村務電子化平臺,但還處于初步推廣階段,距離常態化運作還有不小差距。
從不同區域看,在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東部地區,村務辦理電子化普及率最高,達到59.81%;湖北、湖南、山西、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區明顯低于東部地區,普及率為48.0%;至于重慶、四川、陜西、云南、貴州等西部地區則更低,普及率只有42.81%。綜合來看,村務辦理的電子化水平從東到西呈現明顯的梯度下降趨勢。整體上,東部地區的經濟更為發達,能夠投入更多資金開展數字鄉村建設,相對而言,西部地區的經濟基礎更為薄弱,也較難承擔相應的建設成本。但不論是哪個區域,當前村務辦理電子化的普及率均在六成以下,顯示未來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數字平臺使用頻率總體較低。數字平臺要真正惠及普通村民,必須首先為村民所廣泛使用。調查顯示,在已開展村莊事務電子化辦理的村莊,48.28%的村干部表示,在村莊事務辦理上仍以線下紙質辦理為主,電子化辦理只是輔助方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村干部早已習慣了線下的辦事方式,改變固有的習慣需要較長的調整和適應過程;另一方面是村“兩委”干部對于電子化辦理事務的操作流程普遍不熟練。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后山鎮高樓村村支部書記羅德順坦言:“以前習慣了線下用紙筆寫、面對面聊,改成線上辦事,既不熟悉也不適應。”
與村干部的遭遇類似,普通村民使用數字平臺的頻率也不夠理想。調查顯示,在表示“已實現村務電子化辦理”的受訪農戶中,有46.49%的農戶表示“不知道如何使用數字平臺”,16.03%的農戶則表示“從來沒有下載和使用過數字平臺”。即便在實現了村務電子化的村莊,村民對數字平臺的使用仍處于較低水平。進一步訪談了解到,不少村干部都會向村民推薦使用各種手機App,村民常常下載了卻很少使用,遇到要辦理的事情仍然直接找村里。
線上業務辦理范圍較為有限。數字平臺的便利程度與其所能辦理的業務范圍緊密相關。尤其對村務數字平臺而言,線上業務辦理范圍越廣,村民使用數字平臺的頻率就越高。調查顯示,在實現了村務辦理電子化的村莊中,有62.07%的村莊數字平臺主要用于村“兩委”信息收集與日常辦公,尚未開發村民端口;另有10.34%的村莊數字平臺雖開設了村民端口,但開設的端口只能用于醫保、社保等費用繳納,這兩項合計占比達到72.41%。從受訪農戶的視角看,在755份了解數字平臺的農戶樣本中,60.53%的農戶表示村里的數字平臺主要用于“家庭信息填寫”等填表性事務及“水電費及兩金等費用繳納”。
近年來,從省級到縣市層級都開發了各類數字平臺,并逐漸進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但從調查情況看,這些數字平臺的功能總體上較為單一,村民能夠憑借這些數字平臺辦理的事務范圍都很有限。收看新聞、反映問題、辦理稅費繳納、少數特定證件申辦是此類數字平臺的主要功能,無法真正滿足村民差異化的訴求。
3.難點 哪些深層次原因阻礙數字鄉村建設
數字鄉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仍面臨著諸多難點。“一是用不好,不僅村民用不好,村干部也用不好;二是用處有限,每個App都只能解決小部分問題。” 河南省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沈鹿宿村村主任沈有利說。
村干部的數字素養難以匹配電子化的要求。數字鄉村建設不僅要求完備的數字基礎設施,也對使用者的數字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查顯示,在已普及村務辦理電子化的村莊中,有22.41%的受訪村干部表示數字平臺“辦事程序煩瑣,技術水平要求高”,而有51.72%的受訪村干部則認為“需提高技術能力與素質”。從農戶層面來看,只有19.17%的受訪村民表示村干部“熟悉數字化操作”,30.36%的受訪農戶則表示村干部“數字能力很低”。
當下,村干部的年齡普遍較大,他們并不擅長學習和使用數字平臺。雖然各地通過推動村干部年輕化、選派駐村干部、培養后備干部等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級行政電子化操作的水平,但從調查情況來看,各地仍缺乏年輕干部。
“村干部打字速度太慢了,在網上辦事還不如線下辦來得快。”作為村務電子化的主要承擔者,如果村干部的數字技能達不到電子化的要求,村務辦理電子化給村民帶來的便捷性也就會大打折扣。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補隴村村干部肖登銀說:“技術開發得再完美,要是村干部不會用,也是白搭!”
老齡化背景下數字平臺普及面臨瓶頸。隨著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當下,全國農村常住人口主要是兒童、婦女和老年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重逐年增加。很多農村老年人對使用智能設備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高。調查顯示,僅考慮60歲~65歲年齡段的老年人,高達83.50%的受訪村民表示“基本不會操作智能手機”。
面對農村龐大的老年人群體,數字平臺在農村的普及自然面臨困難。調查顯示,在尚未實現村務電子化的村莊中,有84.13%的村干部表示實現村務電子化最主要的難題是“村里老人太多,普及困難”。調查發現,很多老年人覺得網絡辦事不可靠,更愿意當面解決問題。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區田州鎮興城村村主任黃飛易表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可以慢慢學。但是,如果不愿意學,推廣起來困難就更大了。”
事項審批下放受限約束數字平臺功能發揮。“線上平臺只有繳納醫保、社保兩個功能,健康證、營業執照、小孩學籍等各種證明都要去縣里才能辦。”“事務簡單的可以線上辦,事務稍微復雜一點的線上都實現不了。”“所有線上能辦的事都要靠上面授權,農民想辦的很多事務都辦不了。”調查顯示,81.03%的受訪村干部認為當前政府供給的數字平臺能解決的事情有限,不能滿足村民日趨增長的需求;同時,有74.44%的受訪村民表示線上辦事平臺功能太少。
不少村干部表示,當前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下放到村里的權限較少,數字平臺雖多但功能大多重疊,整體上功能嚴重不足。此外,雖然各地村級公共服務事項有幾十項,但是這些事項大多為咨詢服務、業務指導等一般事項,村級所能掌握的實際審批權、辦結權寥寥無幾。倘若上級政府不能下放更多的行政審批事項,數字平臺對于農民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4.發展 讓數字化真正賦能鄉村發展
打造更加簡約便捷的數字平臺。便捷性是影響數字平臺普及率的重要因素,在數字素養偏低的農村地區尤其如此。要讓數字平臺能夠更加貼近農民的日常生活,切實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常見困難。除常規的事務辦理功能外,可探索線上村務公開和村務討論等板塊,讓數字平臺與農民的日常生活更加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村民對數字平臺的使用黏性。針對功能分散的問題,應加強對數字平臺功能的分類整合,打造“一站式”平臺,讓村民更加便捷地通過數字化辦理事項。為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參與體驗,還需明晰和簡化線上辦事流程。一方面,在數字化事務辦理過程中,應理清所需材料、理順辦事環節、明確所需時間;另一方面,還需簡化不必要的辦事流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以農民需求為導向健全功能。服務農民是農村數字平臺建設的基本導向,積極推進行政審批事項下放、以農民需求為導向開發數字平臺功能勢在必行。一方面,要更加精準地挖掘農民需求,通過入戶走訪、院壩會、村民代表大會等方式聽取村民意見,厘清村民線上辦理事項的需求清單,明確村民的線上辦事需求與數字平臺所提供服務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則需分步驟、有計劃地評估審批事項下放的必要性與村莊的承接能力,通過評估確定可下放的審批事項范圍,并根據村莊的事項承接能力制定審批事項下沉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應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按照“能放盡放、應放盡放”原則,推動審批事項向村莊下放,農村數字平臺開發單位根據下放事項及時開發相應功能,并整合至原有數字鄉村平臺。
提升農村干群的數字素養。村干部和普通村民的數字素養對數字平臺的普及推廣及有效應用至關重要。應積極舉辦培訓講座、交流學習活動,并通過“年輕干部帶老年干部”方式,增強村干部操作數字辦事平臺手機及電腦端口的能力,提高村干部的數字素養。與此同時,要通過推進村干部隊伍年輕化、專業化建設來提升村干部素質,確保村干部隊伍整體上能夠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術自主性學習能力。依托村干部數字素養的提升,發揮村干部的帶動作用。利用老年課堂等平臺,引導老年群體轉變思維,主動了解和使用互聯網,提升老年人對數字鄉村發展的認知程度,著力提高普通村民,特別是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數字素養。
后一篇: 職業發展有哪些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