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國民經濟循環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優化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數字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更多商貿流通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
推動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對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智慧物流發展有哪些新趨勢?下一步如何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
應用新技術,智能分揀大幅提升效率
一輛輛裝滿包裹快件的物流配送車,井然有序地排隊進出……來到湖南長沙望城區楠竹塘路的京東物流園,在大門口就感受到繁忙的氣息。
走進園區的智能倉儲中心,一個個裝著商品的貨架,在各個區域之間自動穿梭。這些貨架的“腳”,就是應用了5G技術的“地狼”AGV智能揀選機器人。
記者看到,這種智能揀選機器人看起來是一個圓圓的托盤,雖然體積不大,但力氣一點不小。一旦有指令下單,智能揀選機器人就會在布滿二維碼地標的場地內自動規劃路線,尋找到目標貨物的貨架,然后托舉整個貨架,并將其送往需要的作業區,實現了“送貨人不動、貨到人揀選”。
“200多臺智能揀選機器人,把搬運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京東物流長沙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負責人高明陽說,這個智能倉儲中心目前有3.5萬種商品,自動作業、自動避讓、自動充電的智能揀選機器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應對峰值訂單的處理能力,而且實現零丟包,保障更加安全準確地把快件送達消費者。
離開智能倉儲中心,來到智能分揀中心,又是另外一番忙碌景象。
自動化分揀線上,傳送帶在高速運轉,大大小小的包裹躺在皮帶上,爭分奪秒地“奔跑”。高速自動矩陣、動態稱重量方儀及各類自動分揀機正密切配合開展分揀,一個個快遞通過傳送帶被運送到指定位置。
“看!貨物傳送、分揀都已經自動化,商品下一站去哪,就會自動滑到對應的站點。”物流園分揀中心負責人李智飛說,整個分揀系統如同一個鐵路網,傳送帶就像火車,包裹面單如同車票,傳送帶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分揀裝置,如同這個“鐵路網”上的一座座車站。
包裹面單上的一串數字,是包裹獨一無二的身份證,上面記載了收件人的詳細信息。在每條流水線上方都裝有智能掃描器,對包裹面單上的包裹重量等信息進行快速掃描收集,并通過后臺系統確定它該去的地方。上了分揀線,包裹就像是坐上了“火車”,根據自己的車票,通過電腦控制,準確抵達目的地的“車站”。包裹“到站”后,分揀裝置會自動讓其“下車”,分到裝置兩側的格口,隨著長長的滑梯進入下方的集包袋。
湘江世紀城、長沙河西、長沙望城……集包袋上方都注明了包裹要去的下一個站點。當集包袋的包裹數量或重量達到指定范圍后,格口燈會亮起,提醒工作人員縫包,并且及時替換上空的大包。隨后,裝好包裹的集包袋會被分揀人員送到下一個流程的傳送帶,并由傳送帶自動運輸到裝車區進行裝車。
高明陽介紹,京東物流長沙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望城散貨分揀中心面積達2.4萬平方米,實現了全品類分揀,分揀效率比傳統人工作業方式提升3倍,峰值揀貨件數達到8.6萬件/小時。目前,京東物流90%以上的自營訂單可以在24小時內送達。未來,將把更多新技術應用到園區內智能搬運、智能存儲、智能物流視覺追溯、可視化管理等環節,帶動物流效率進一步提升。
完善全鏈條,科學運輸搶出鮮味
8月7日凌晨,江蘇連云港,一艘滿載東海梭子蟹的捕撈船返港。“雖然比往年遲了幾天,但梭子蟹的個頭比去年更飽滿。”碼頭搬蟹的船員一邊忙著卸貨,一邊對記者說。
味道鮮美的東海梭子蟹,是餐桌上的美食。從深海到餐桌,怎樣才能更大限度保持梭子蟹的鮮味,考驗全鏈條物流配送的水平。記者跟隨盒馬鮮生的生鮮采購團隊,體驗了一次跟時間賽跑的物流“搶鮮”。
在源頭,梭子蟹捕撈船隊經過10個小時左右的航行來到漁場,下網、捕撈后,由接鮮船接力將梭子蟹送到碼頭。到港的梭子蟹,先被“請到”中轉水車的冰水中休息,低溫狀態可以讓梭子蟹安靜下來,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遠距離運輸。
30分鐘后,中轉水車到達位于港口附近的盒馬梭子蟹直采中心。現場幾十個“挑蟹官”已經嚴陣以待。“挑蟹官”主要工作是按照重量、飽滿度、鮮活度等標準分揀符合要求的梭子蟹,工作秘訣在于“穩準輕”。憑經驗單手就要精準拿捏,挑出符合重量標準的肥美螃蟹。
經過挑選符合標準的梭子蟹會被轉回筐內,準備坐上發往各地的貨車。長途運輸怎樣更穩妥?要在智能方面下功夫。“今年我們按照‘移動水族館’的標準升級了貨車,除了配備加氧、溫控等設備外,還有二級過濾以及氣動海水循環、海水蛋白分離等專業裝備,通過6條活鮮配送線路,覆蓋全國近20個城市。”盒馬水產采購相關負責人說,之所以配備這么多設備,就是為了最大限度保障運輸過程中使用的海水新鮮度,提高梭子蟹到目的地成活率。
30分鐘的準備過后,第一車東海海捕梭子蟹準備發車,目的地是上海、杭州、青島等盒馬鮮生門店。滿載梭子蟹的“水族館”貨車,運輸過程中不能急加速、急剎車,勻速行駛才能確保“旅途”的舒適性。
幾個小時的長途旅行后,梭子蟹抵達盒馬鮮生在上海的各個門店。門店同樣擁有完整海產養殖設備保證梭子蟹的鮮活。盒馬鮮生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距離不同,對于北京、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城市,東海梭子蟹也會通過生鮮供應鏈陸續送達。
提高利用率,智能倉儲節本又增效
走進北京順義區融鏈·北京空港智慧物流園的鯨倉,3層高約9米的灰色金屬儲物架基本占據了整個倉庫空間,貨架頂上安裝的多個橙色方形機器人靈活地穿梭移動。分揀臺上,工作人員從貨箱中取出商品,用掃碼槍一掃就能準確挑揀出要找的商品,包裝、發貨,直接送到消費者手里。
“之所以叫鯨倉,就是希望像巨大的鯨魚一樣,盡可能地利用空間,密集存儲商品。”鯨倉北京分公司總經理葉冀翔介紹,傳統零售倉庫的空間利用率為8%至12%,人工搜尋成本高,而鯨倉借助智能立體倉儲將存儲空間從3米增高到9米,能將存儲效率提升6倍,倉庫空間利用率提高到85%。
智能倉儲的核心在于智能揀選系統,被稱為“蜘蛛揀選系統”。每一件商品入庫前,工作人員會掃描商品上的標簽碼,再與即將放入的貨箱上的箱碼綁定,這樣系統就能準確記錄下每件商品存放的地方。等到需要取貨時,系統能從密集存儲的空間內精準定位存放商品的貨箱,通過智能機器人快速把貨箱運送到分揀臺,工作人員核驗標簽碼就能方便地找到商品。
在鯨倉北京倉6000多平方米的倉庫內,存放著超過250萬件商品。“每件商品被挑選出來傳送到分揀臺上,只需要兩分鐘。也正是因為效率的提升,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工作人員。平時一個操作過道上只需要兩名工作人員,高峰期出貨量變大時,最多也只需要三名工作人員。”葉冀翔介紹。
“零售倉儲智能化升級,就是希望通過智能化改造,存儲更多商品、使用便捷的方式能快速找到商品,還能減少人工操作,有效節約空間資源和人力成本,以適應快速發展的快遞物流行業。”鯨倉相關負責人李林子介紹。
李林子表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數字化、智慧化是一個重要方向。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推動物流各環節流程再造,可以提高物流服務時效性、多樣性、可靠性,還能提高物流市場供需匹配效率,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我們將系統運行數據加密流轉到區塊鏈網絡上,包括倉儲設備數據流、業務訂單流、項目資金流等,數據真實可信、完整豐富,產業鏈上參與各方能共同看到賬本。”李林子介紹,“上鏈數據能呈現倉庫真實的運營狀況,投資方能據此作出投資決策,合作方能看到投入回報情況,零售廠商能看到物流服務效率,這有效解決了產業協作過程中的信任問題,讓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