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已進入關鍵階段。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加大對吸納高校畢業生數量多的企業的政策、資金支持,深入實施“三支一扶”等計劃,推動應屆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從教育部“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到人社部“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推進計劃”,穩就業相關政策加快部署。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多所高校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供需對接搭建平臺,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春季招聘助供需“雙向奔赴”
“已經獲得了一家證券公司的錄用機會,還想繼續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工作崗位。”
“希望自己能找到提升空間更大的崗位。”
“感覺經濟在逐步復蘇,招聘的崗位在慢慢增加。”
……
北京工業大學日前舉行了科技創新企業專場雙選會。據了解,這場雙選會吸引了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與裝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等領域的60余家用人單位。在招聘會現場,就業政策咨詢、面試指導、簡歷診斷、升學咨詢等服務性窗口也一同開放,不少學生前往咨詢。
記者看到,在不少企業“展位”上,“超長時限集體宿舍”“單身公寓”“節日福利”“六險一金”等,被張貼在了顯眼位置。不少應屆畢業生在展位前和用人單位交流。
“薪資待遇肯定是我們關注的,同時也希望和我們學習的專業相匹配,這樣在入職之后能有更好的表現。”前來現場投遞簡歷的應屆研究生畢業生小李告訴記者。
目前就讀通信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李星哲也前來“探路”。“主要是想看看自己的專業未來就業方向和用人單位在學歷等方面的要求。”他說同學中已經有一些決定考研或留學深造,自己想多了解一些信息再做決定。同時也是通過招聘活動對未來的求職過程有更直觀的認識。
在與應聘學生交流時,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徐凱通常會詢問他們的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情況等,了解一些簡歷之外的信息。“我們希望招到的學生能夠踏踏實實地工作。”徐凱說。
千方百計促大學生就業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將達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隨著畢業季的臨近,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入關鍵階段。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成為當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教育部部署開展“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以來,截至3月25日,已舉辦春季線下招聘活動6.7萬余場,參會用人單位77萬余家,提供崗位信息1000萬余條。
“學校在盡最大的努力幫助畢業生就業。”武漢大學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副主任邢濤表示,今年以來,學校已開展專場宣講會311場,大中型招聘會37場,進校單位超過2500家。同時,學校立足就業工作重點和重要時間節點,制定了《武漢大學“六月一季”促就業行動實施方案》。
邢濤也說,從畢業生的就業進展情況來看,落實率與往年同期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校內就業氛圍濃厚,畢業生積極參與校園招聘,甚至有不少低年級的在校生也開始注重做好職業規劃,并積極關注就業訊息和實習信息。
北京工業大學搶抓春招求職關鍵期,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萬企進校園”招聘活動、網絡平臺聯通共享等五大行動任務。在學校約7000名2023屆預畢業生中,目前已有約60%的同學確定了畢業去向。
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幫助和支持,高校也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據北京工業大學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晉媛媛介紹,北工大新“互聯網+就業”模式,旨在推進畢業生就業提質增效。包括依托生涯一體化平臺測評、“一對一”個體咨詢預約系統為學生提供線上、線下指導咨詢;打造有“效度”的簡歷診斷系統、智能問答系統,為學生提供24小時實時簡歷診斷服務和就業政策咨詢;打造有“精度”的招聘信息推送系統,為畢業生提供定制招聘信息的服務,避免陷入海量招聘信息等。
高質量就業須完善政策配套
展望未來,經濟企穩回升為穩就業奠定基礎,而助推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仍需解決一些長期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忠表示,從長期來看,高校要前瞻性地設置專業和教育體系,課程的安排要和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相適應,同時更好利用實習實踐等培養形式,讓學生更好滿足崗位需求。同時,企業也要承擔起勞動力培訓、培養的責任。
“這次收到了三四十份簡歷,會有進一步的篩選。”參加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創新企業專場雙選會的北京海爾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郁晴說,公司此次招聘主要是面對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錄取之后作為人才儲備,進行內部培養。
“應屆畢業生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到合適的狀態,特別是要對第一份工作有一個合理的預期,同時關注企業所能提供的成長平臺。”徐凱表示。
晉媛媛也建議,一是結合自身能力特點合理選擇崗位,認真分析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尋找高匹配度崗位,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二是篤定目標、早做準備、扎實基礎,抓住機遇、主動出擊,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三是要保持好心態,要有堅定的決心、強大的信心和持久的恒心。